继“大气十条”落地之后,“水十条”重磅推出。1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35项具体措施,向水污染宣战。“水十条”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违建项目,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严格 控制各类环境风险,同时,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希望把政府、企业、公众攥成一个拳头,合力共治—
1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是继“大气十条”之后,向水污染宣战。
“水十条”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突出重点污染物、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科技的支撑作用和法规标准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
搭建完整制度体系
运用系统思维解决污染问题是“水十条”的最大亮点,实现用制度管水节水
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必须依靠深化改革,通过创新加以推进。从“水十条”的238项具体治理措施中可以看到,有136项是改进强化的措施,诸如 提高污水处理标准等方面的内容,有90项是改革创新的措施,诸如对超标企业实施“红黄牌”管理等,还有12项是研究探索性的措施,包括研究建立国家环境监 察专员制度等。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说,“水十条”是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行动纲领。而水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行顶层 设计和谋划。“水十条”提出了控制排污、促进转型、节约资源等任务,构建水质、水量、水生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协调推进的格局。
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分子,尽量做减法,“调结构、调布局”是治本之策,以治水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治标之法,努力削减 工业、城镇生活、农村农业排污总量。水量作为分母,尽量做加法,坚持节水即减污,以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保障生态用水实现节水增流,强调闸坝联合 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时段,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
“水十条”的最大亮点是运用系统思维解决污染问题。包括协同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淡水与海水、大江大河与小沟小汊。以山水林田湖为生命共同体, 尊重水的自然循环过程,监管污染物的产生、排放、进入水体的全过程;系统控源,以取缔“十小”企业、整治十大行业、治理工业集聚区、防治城镇生活污染等为 重点,全面推动深化减污工作;提出了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等针对性的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等。
“用制度管水节水,‘水十条’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吴舜泽说。梳理“水十条”的具体举措,从健全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健全水节约集约 使用制度、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到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 等,12个方面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彰显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可实施可考核可追责
地表与地下、陆上与海洋污染同治理,市场与行政、经济与科技手段齐发力,节水与净水、水质与水量共考核
过去数十年的粗放发展使我国的水污染现状令人担忧。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近十分之一丧失水体使用功能;477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占43.9%,极差占15.7%;2014年环保部处理的98起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中,60起涉水污染。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水十条”量化指标的另一个重要亮点,是它不再停留在减排量、排放标准等旧手段上,而直接将河流等水体的 改善程度作为考核标准,包括7大水系的水质标准、地级市以上城市黑臭水体的数量和发达区域的水体断面标准等刚性指标,标志着以环境质量和环境效果为核心的 环保时代已经到来。
按照“水十条”要求,包括取缔“十小”企业;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2016年年底前,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要求, 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制定 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清洁化改造;新建、改建、扩建上述行业建设项目 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国务院与各省区市政府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切实落实“一岗双责”等。
业内人士分析,在污染严峻的局面下,就得用“重典”。用最“强悍”的制度和机制,实现整治水污染的目标。
实施“水十条”,要求地表与地下、陆上与海洋污染同治理,市场与行政、经济与科技手段齐发力,节水与净水、水质与水量共考核。在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柏仇勇看来,“水十条”是落实新环保法,依法治水的具体措施。各项任务措施可实施、可考核、可追责,才会真正见到实效。
环境与经济社会效益多赢
实施“水十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累计增加非农就业约390万人
“‘水十条’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循环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完善经济政策、发挥市场机制等措施,将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绿色转型,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吴舜泽说。
据环保部预测,实施“水十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累计增加非农就业约390万人,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增加2.3%,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邹结富认为,市场大了,标准高了,环保产业本身也面临调整提升。一方面,大的市场需求,将催生市场供给,环保企业 将面临挑战与分化,那些战略思路过硬,有技术、有管理、有资本与有人才实力的企业,将占得先机,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与 执法的严格,企业的排放要求成为硬约束,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走向正常化、标准化与高端化的轨道,切实改变过去无标准情况下的恶性竞争。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水十条”通过加大治污投资力度,大幅提升污染治理科技、环保装备研制和产业化水平等措施,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 1.9万亿元,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元,随着投融资、建设管理等模式创新,将持续提升相关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 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