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缺口近些年来一直被不少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诟病。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近日的一份“特急”文件,再次使这一问题引起市场的热议。
据媒体报道,这份文件是《关于请提供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的函》。文件称,为进一步了解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情况,加快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和接网工程补贴资金缺口金额,要求各企业将2012年—2014年项目的补贴资金缺口数据在4月13日中午下班前反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文件所指的可再 生能源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
应该说,这份“特急”文件对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的“摸底”,显示出国家能源管理部门有意解决补贴难题。我国正大力推进能源供给革命,优化能 源结构。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是大力发展的方向,生物质能发展也在扎实推进。而自今年以来,在环保问题、“十二五”规划收官、“十三五”规划制定、电力 体制改革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更加受到重视。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发电成本较高,可再生能源在行业发展初期普遍受到扶持。在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从2006年的每千瓦时0.1分 钱逐步提高,一直到2013年的1.5分钱。补贴标准的提高与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相伴。然而,两者的矛盾十分突出。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14年年 底,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累计已超过140亿元。不仅如此,由于2012年起可再生能源补贴归财政部门管理,财政压力致使历史欠账无暇被顾及,2012 年前拖欠的107亿元至今尚无定论。
拿不到补贴、不能及时拿到补贴,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不仅会影响可再生能源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也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更有甚者,资金链 紧张的状况会波及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进而导致产业链的资金问题,引发产业风险。以光伏行业为例,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光伏行业陷入生死境地, 整个行业对补贴的呼声极其高涨。笔者此前曾听一位能源管理部门的官员讲述,一位可再生能源企业的负责人为了要到补贴,直接“踢门而入”。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从产业规模看,可以预见,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如何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的 “白条”问题?事实上,市场存在很多讨论。梳理一下,大概包括:通过电价改革,缩小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电价差距;将可再生能源补贴收支公开化;动用专 项资金或国库资金解决拖欠的补贴;可再生能源补贴转向竞拍等。
值得注意的是,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而如何理顺补贴机制和管理机制,对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 可再生能源管理存在多头管理。比如,国家能源局负责制定总量规划和核准(备案)工作;国家发改委负责制定上网标杆电价和电价附加征收标准;财政部负责补贴 资金的具体收支等。如何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使国家规划、企业战略和补贴支付能力相匹配,需要好好研究。
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采取的是积极扶持的政策,以促进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受财政压力、国内 能源价格、成本效率等因素影响,有意提高补贴的门槛。从国内的情况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2014年年底曾经在一个论坛上称,2020年可 再生能源发电就要走向市场化运作,国家不再给予可再生能源补贴。这预示着,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策可能做出不同调整。
补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按照市场规律发展。对于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而言,在一步步解决眼前补贴资 金缺口的同时,更需要着眼长远,怎么“断奶”是一个需要日益思考的问题。毕竟,可再生能源未来要想得到发展,必须要和其他能源一起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 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