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而集群式发展是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通过梳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涵,进一步理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 群式发展的理论,然后重点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最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做了进一步展望分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 展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内涵,动力机制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内涵
近年来,学术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已经进入深层视角,开始从产业集群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产业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其发展的核心内容,由相关或者互补企业组成有界的地理集聚体。根据万钢(2010)的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指具备一定的产业化能力,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链,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发展的产业群落,其核心资源(技术与资金)将通过集群形态逐步加强,具体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去认识:
第 一个维度涉及空间布局,即“地理邻近”。这种“邻近”,一方面有效节约成本和交易费用;另一方面为集群成员间创造了高效地合作机会,并通过共性和互补性进 一步加强企业集聚过程。同时,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的集聚,生产要素的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
第二个维度涉及产业分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众多中小企业围绕某个或某几个核心企业开展活动,形成跨产业链的产业综合体。李扬、沈志渔(2010)认 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存在密切的水平和垂直联系,产业分工明确,产业链完备,产业活动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产业化三个过程。第三个维 度涉及组织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强调“机构稠密性”,既涉及生产部门,又涵盖营销部门、研发部门、中介服务部门、政府机构甚至智囊机构等,是一个多机 构的综合体。喻登科等(2012)指出,在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区域内的科研、大学、中介、金融等机构在技术与知识创新上提供服务,形成了共生、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
第四个维度涉及社会嵌入。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嵌入性,经济活动嵌入社会结构中。在此基础上,王欢芳(2012)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根植于传统产业的。同一区域的传统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提供了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资金支持,再通过新旧企业密切的经济联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理论认知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发展对象的特殊产业集群,是一般产业集群的外延,因此与一般产业集群的演进是分不开的。从最新的研究进展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演进规律,可以从网络组织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新产业区理论三方面来探讨。
(一)网络组织理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网 络组织视角是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结构的重要范式。多数学者认为网络组织理论是在产业集群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集群在关系维度上具有网络化特征,集群 内许多企业拥有紧密地联系,构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网络组织理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国外不少学者在研究网络组织理论时,探 讨了其应用于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情况。
以McEvily和Zaheer(1999)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采用网络理论或视角,以一个地理集群内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经济网络、专业化分工和企业层面竞争能力的网络关系。他们认为,集群内企业可以通过频繁地交流,进而促进合作,最终推动网络关系价值的提升。Cardboard (2002)研究了“第三意大利”新兴产业区的企业网络关系和新变化,提出了以关键企业为核心的集群式发展模式。他特别指出,新兴产业集群的内核企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通过网络联动效应强化本地集群的生产功能,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集群式发展的质量。Eisingerich(2010)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证实了的网络开放性和网络强度同时影响新兴产业集群的绩效表现,积极的网络开放性有利于产业集群增长。
基于网络组织理论,国内学者的研究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宏观领域,且大多数研究主要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网络组织理论。许多学者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经历网络化的过程,形成多个企业相互合作的创新网络,才能发挥网络组织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李扬与沈志渔(2010)的研究发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网络化形成过程中,因其高技术含量特性,咨询机构、风险投融资平台以及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对创新网络的建立显得十分重要。余雷和胡汉辉(2013)提出,集群式发展是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最佳方式之一,而集群竞争力又是由网络质量所决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是通过区域内紧密联系的组织机构和企业,而形成的稳定社会关系网络。
(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区 域创新系统本质上是区域内各种创新主体,运用一定的创新资源和基础设施,根植于特定的创新环境,在交互学习和知识流动过程中实现技术、组织、制度和管理创 新的一个结构复杂有机体系。因为区域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也是战略性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国外许多学者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集群的相互作用并不是简单的、绝对的,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Asheim & lsaksen(2002)认 为,支持组织围绕主要行动者所组成的区域就是区域创新系统,并且区域创新系统依靠区域内核心集群中的企业和相关基础设施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还有一些学 者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看成是一个区域创新系统,因为这种集群式发展模式能加速知识、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地理区域内集聚,同时促进产业内部学习效应的 增加,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与扩散等创新活动。Carbonara(2004)对意大利南部新兴的沙发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区域创新系统对集群内中小企业技术的促进作用和机理。Liu(2011)则研究了集群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在集群创新网络中发现了企业创新联盟的重要作用。
借鉴国外研究的成果,国内也有不少数学者将区域创新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大多数都认同区域创新系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韩民春、蔡宇飞(2012)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区域创新系统。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对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模式进行了划分,利用区域创新系统作为连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政策的纽带,以期得到适合产业发展与区域创新系统相配套的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创新政策。喻登科、涂国平(2012)从 建设区域创新系统的视角出发,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政策、资源和环境支持,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有吸引力。战略性新 兴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是高效互动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并且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
产 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核心问题,完善的动力机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动力 机制主要包括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竞争与合作机制和组织机制。这三种动力机制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协调关系和作用规律,保证了集群旺盛生命力,共同推动了战略 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
(一)产业集群创新机制
集群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源动力,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目前,以企业间互动学习、知识创造及协同合作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创新,已成为新兴产业集群扩容升级的主引擎,显然,产业集群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的主要动力。
在新兴产业领域,国外学者从不同的产业研究了产业集群创新对新兴产业集群绩效的影响。Poter(2008)探索了从1949到2007年澳大利亚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实证研究表明,改善创新的条件能够加速生产率的成长,并显著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Adam和Pichlak(2009)以波兰的洁净煤产业集群作为创新产业集群的例子,既涉及企业内部R&D活动,又研究了企业与集群内其他创新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及企业创新活动对集群的影响。已有的研究普遍认为集群创新网络是集群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集群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创新网络可以有效解决从事技术创新企业局限的能力,降低创新活动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对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作用,国内也存在一些发现。大多学者普遍认为,产业集群创新将成为未来战略性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李扬、沈志渔(2010)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规律,提出要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技术创新的推动机制。李煜华等(2013)利用博弈论方法,发现多主体协同创新、创新资源与能力互补合作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理想模式。徐占忱(2013)指出,新兴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石,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创新更多的是突破性创新,通过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战略联盟,集群内各个主体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整体创新驱动能力。
(二)竞争与合作机制
集 群竞争与合作机制源于马歇尔理论,马歇尔认为,集聚中的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共享新知识,专业化生产,提高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更进一步地,马歇尔指出产业集群 内大量企业联合进行产品开发,共同开拓新市场,由此会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机制,实现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企业积极开展合作与 竞争,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源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Porter (2001)对于竞合机制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发展产业集群的方式实质上就是建立基于竞争合作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促进一个动态的、充满竞争的产业集群。Scott & Storper(2003)认 为,客户的需求日益复杂化,广大企业只有通过和产业集群中其他企业、甚至竞争对手密切协作,共同开发市场并进入全球价值网络,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霍茨海特指出,产业集群成功的关键是竞争与合作的良好结合。在新兴产业集群里,通过内部合作,有效利用资源,企业能够更加经济地从外部获得所需要的专业技 术知识和市场,正因为这里提供大量学习机会,加剧集群内企业竞争消化吸收,这种良性循环增强了集群的整体实力,有利于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国内相关文献较少,仅有少数学者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的竞合机制,尽管这些研究并不系统深入,但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李扬等(2010)认 为,有效的竞合机制是战略性产业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源泉,专业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得竞争力的基础。特别是创新合作、人员交流, 能够极大地促进集群内部在高度竞争的条件下充分合作、默契运作、共享信息,使得产业集群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李崴等(2011)指出,获得核心技术的有效途径是采取战略联盟。这意味着企业相互间要通过合作来竞争,为竞争而合作。申俊喜(2012)从创新产学研的组织模式分析,认为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彼此临近,因竞争压力迫使企业进行创新,同时,人际间频繁交往有利于知识传递,不同企业优势互补,分散了开发新产品的成本与风险。
(三)组织机制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中,由企业组织形成的核心网络是其重要的动力来源之一。组织机制可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生产的灵活性和集群系统的弹性专精,促进组织动力机制的作用效率。组织机构中协同合作的联系网络推动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创新和强劲区域生产力的获得。
Amin & Thift(1992)提出了组织厚度概念,用以形容产业集群内大量的相关组织机构。他们指出,区域内企业、大学、政府等组织实体通过高水平的互动形成联盟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创新。Klepper(2010)研究了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组织机制,大学与研究机构紧密结合企业,通过制定产业联盟计划来促进研究人员、院系之间以及大学与外部公司间合作,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Angelo (2012)等考虑了组织对中介层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加拿大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进行研究表明,中介组织在集群知识流动和产业创新等方面能够提供有效的服务,促进了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转移和知识流动。
国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组织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围绕产业发展的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四大要素,构建了“政产学研金介贸媒”等八大组织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产业服务。段小华(2011)提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机构起着规划、协调和引导作用。此外,金融机构提供的创业资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长的催化剂,成为新兴产业和新创企业的创业资本或担保贷款的渠道。王欢芳(2012)认为,组织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作用明显。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组建的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对攻克共性技术难题推广技术应用,效果显著。赵玉林等(2012)对武汉光谷新兴产业集群的组织机制进行了研究。整个武汉光谷集群内各个组织机构进行技术创新的协作和融合,形成一种产业共生的组织关系,这种组织机制为集群内企业的发展提供实际指导。
四、简评
当 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攻坚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借鉴一般产业集群理论、工具和方法,拓展了人们对战略性新兴 产业集群发展的认识,同时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带来丰富的视角。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最新发展来看,网络组织理论、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研究方向。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动力源于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竞争与合作机制和组织机制。这三种机制并不是 孤立存在和发挥作用,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协调关系,有明显的作用规则,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并显示出强劲的竞争优势。另外,随着战略性新兴企 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创新资源将进一步集中到区域中心城市,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研究领域将有更大突破,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区域 中心城市”下的集群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