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我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根据《“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相关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广东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研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附件1),《指南》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广东电力系统实际需求、引领产业链发展等方面重点布局,涵盖绿色低碳电源、柔性互联智慧安全电网、开放互动多能互补用电、新型储能与氢能、能源发展战略和体制机制、共性关键支撑技术共六大领域24个研究方向,现将《指南》发布,以引导能源电力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积极开展新型电力系统重点创新研究,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技术革命取得重要进展,支撑广东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根据《指南》要求,一并组织开展广东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各有关单位按照《指南》分集中攻关、示范试验和应用推广三类开展绿色低碳电源、柔性互联智慧安全电网、开放互动多能互补用电、新型储能与氢能、能源发展战略与体制机制、共性关键支撑技术六大领域创新项目申报。
二、工作要求
(一)项目申报、立项、评审、实施及监测等工作按照《广东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指引》相关规定开展,由广东省电力规划研究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二)项目申报采用线上申报方式,申报单位登录广东省能源经济数据平台按照《广东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研究项目管理工作要求》填报相关材料。申报时间为本通知发布后15个工作日内(不含发布当日)。
广东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研究指南
1.绿色低碳电源
1.1先进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技术
1.1.1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系统多模态振荡广域监测与预警平台研发(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系统激发宽频振荡的多模态并发、影响范围广、难预测等问题,研究适用于广东规模化海上风电接入的多模态振荡广域监测与预警技术及装备。具体包括:海上风电并网系统自适应宽频振荡模态辨识技术;海上风电并网系统多模态振荡在线溯源技术;基于广域监测数据的海上风电并网系统多模态振荡预警技术;海上风电并网系统多模态振荡广域监测与预警平台研制及测试验证技术。
实施年限:3年
1.1.2海上漂浮式风-浪-光联合发电装置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海上勘测、调查、养殖、采矿等设备的绿色能量供给问题,研究海上漂浮式风-浪-光联合发电装置关键技术,具体包括:海上漂浮式“风-浪-光”联合发电拓扑结构设计及仿真验证技术;“风-浪-光”联合发电系统与储能优化配置方法;“风-浪-光”联合发电装置整机协调控制技术;基于“风-浪-流”多场耦合动力学分析的漂浮式发电装置平台耐冲击、抗疲劳结构优化设计;漂浮式“风-浪-光”联合发电装置系统集成与测试验证技术。
实施年限:3年
1.1.3大面积高效稳定钙钛矿组件开发及产业化制备技术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高效钙钛矿电池大面积均匀制备困难、钙钛矿材料稳定性不足、器件稳定性有限等问题,研究高效钙钛矿电池制备及产业化生产技术。具体包括:开发大面积涂布印刷技术,制造低成本钙钛矿电池,实现组件级的效率世界纪录;在小面积电池高稳定性封装技术基础上,开发适用于大面积钙钛矿组件的封装材料和全封装工艺,通过相关IEC标准老化测试;开发先进固铅封装技术,在提升器件稳定性的同时,抑制铅泄露。
实施年限:2-3年
1.2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发电技术
1.2.1燃煤电厂宽负荷深度调峰低负荷稳燃与脱硝优化运行技术(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燃煤电厂宽负荷深度调峰锅炉侧面临低负荷稳燃、脱硝投运困难、机组经济性下降等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研究宽负荷深度调峰关键技术,具体包括:研究超低负荷炉内燃烧和水动力协同优化技术;研究锅炉超低负荷的稳燃机制及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方法;研究深度调峰锅炉汽温调节和受热面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直流锅炉深度调峰干/湿态转换机理及现场控制方法;开展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运行经济性评估研究。
实施年限:2年
1.2.2基于多源数据的火电厂碳排放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火电机组碳排放数据核算过程复杂、数据造假问题频发等现状,及火电厂碳排放“核算为主,监测为辅”的发展趋势与精准监测总体需求,研究基于多源数据的火电厂碳排放监测分析技术,形成火电厂体系化碳排放监测系统及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具体包括:火电厂燃料热值和含碳量快速同步检测设备开发;火电机组碳排放实时监测设备开发;火电机组碳排放实时监测及数据质量在线评估管理系统开发;火电机组碳排放实时在线监测装置及数据管理平台试点应用。
实施年限:3年
1.3安全高效核能技术
1.3.1核电机组及发电侧储能联合一次调频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安全可靠的核电运行需求和更高的核电一次调频需求,研究核电安全一次调频技术,具体包括:研究核电安全实现更高的一次调频机组控制方案;研究适用于配合一次调频的发电侧储能配置技术方案;研究储能配合核电反应堆安全可靠地实现一次调频“堆机储”机组控制方案。
实施年限:3年
1.3.2三代核电厂事故预测、防控先进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核电厂事故预测、诊断、处理的安全需求,研究核电厂事故预测、防控技术,具体包括:核电厂事故预测与预警技术研究;核电厂事故精准诊断技术研究;核电厂事故全时处理技术研究。
实施年限:3年
1.4其它可再生能源生产技术
1.4.1波力发变电系统一体化能量转换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波力发变电系统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波况自适应发电能力、能量转换效率提升等要求,研究波力发变电系统一体化能量转换与控制技术,具体包括:大容量波力发变电机组能量转换一体化设计技术;适应不同浪况的液压蓄能器最优配置研究;波况自适应发电与并网协调控制技术研究;波力发变电一体化能量转换系统样机研制与试验验证。
实施年限:3年
1.4.2生物质与工业固废高效低碳协同热解发电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工业固废产量高、资源化利用率低、多源固废协同处置能力差等问题,研究生物质与工业固废高效低碳协同热解发电技术。具体包括:研究生物质与工业固废协同热解机制及其产物生成规律;研发生物质与工业固废高效低碳热解原料配伍技术;研发生物质与工业固废协同热解制备高品质燃气技术;研发生物质与工业固废热解气高效燃烧与余热利用技术;研发协同热解过程污染物深度脱除与控制技术。
2.柔性互联智慧安全电网
2.1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主动支撑技术
2.1.1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场景下多直流馈入系统频率控制关键技术(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超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多直流馈入场景下的区域频率稳定问题,研究新能源的主动支撑能力和系统级调节策略优化,具体包括:研发针对运行方式多变场景的频率稳定高效评估技术;研究实用化的惯量快速估算方法和调频能力预警方法;研发适用于受端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分析与控制策略优化的仿真软件;研发规模化海上风电场站暂态频率主动支撑技术;研究建立适应多分区异步互联场景的频率稳定控制体系。
实施年限:3年
2.1.2适应交流保护的海上风电变流器暂态控制策略研究及样机研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海风场侧常规阻抗原理的交流保护无法识别交流故障的问题,研究新型海风变流器暂态控制策略及样机,具体包括:研究适用于经典故障暂态分析方法的海上风电变流器控制策略;研制适用于常规交流保护故障识别原理的海上风电变流器样机;构建新型海上风电变流器故障特性及交流保护适应性联合测试平台;与现有相关新能源并网标准要求进行差异化对比,从交流保护角度提出对海上风电变流器的性能约束条件。
实施年限:3年
2.1.3 35kV高压直挂分布式调相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类别:应用推广)
研究内容:针对新能源汇集地区短路比不足、无功支撑较弱及宽频振荡风险的问题,研究提出适用于提升新能源场站及弱电网区域电压稳定性的35kV直挂型分布式调相机新型装备研制总体技术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直挂型分布式调相机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样机研制;直挂型分布式调相机运行能力及优化配置研究;直挂型分布式调相机示范应用。
实施年限:3年
2.2电力系统仿真及安全高效运行技术
2.2.1新型电力系统省地协同调度统一模型融合管理和运行态势分析平台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省地调度中心各业务系统独立建设、各系统模型数据不一致、各业务系统数据交换困难、多态异构数据融合困难等问题,研究新型电力系统省地协同调度统一模型融合管理和运行态势分析平台。具体包括:研究管理信息大区应用生态平台技术,包括广域多源数据基于知识图谱自动汇聚技术,构建面向双碳目标业务的模型数据横向与纵向整合机制;研究基于新型电力系统大模型的OCS、OMS、稳定分析、离线仿真、气象和水调等业务数据统一集成技术;研究全省电网运行状态综合展示、统计分析和智能预测技术;研究气象灾害条件下全省统一指挥预警技术。
实施年限:3年
2.2.2大规模新能源经多回直流馈入的送-受端多元协调优化运行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高比例新能源区域调峰能力不足、送/受端新能源消纳冲突、多回馈入直流协调难度大等问题,研究大规模新能源经多回直流馈入的送-受端多元协调优化运行技术。具体包括:研究强不确定性送端新能源与复杂受端电网协同运行的多元调度模式;研究适应月、周、日电力电量平衡的多回直流功率联合优化方法;研究考虑馈入直流供电能力不确定性的受端电网多灵活资源协同调度方法。
实施年限:3年
2.2.3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评估技术(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后系统的海量安全稳定分析需求,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稳定性评估技术研究,具体包括:建立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评估指标;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型电力系统静态安全评估方法;提出基于混合人工智能模型的新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智能化评估分析。
实施年限:3年。
2.3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灵活规划运行技术
2.3.1新型配电系统电能质量控制提升策略及评估系统研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配电系统协同运行控制技术日趋复杂、电网高度电力电子化引起的宽频振荡等电能质量问题,研究新型配电网电能质量智能感知和协同控制技术,以及基于数字孪生的电能质量评估系统,具体包括:研究新型配电网的电能质量新特征、发生机理与传播机制,典型场景电能质量识别与控制提升策略;提出广域多层级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协同控制方法,形成基于设备—台区—系统的多层级治理架构;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研制涵盖配电网、新能源、储能以及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等的新型电能质量数字孪生评估系统,开展故障仿真进行电能质量溯源评估,以及电能质量提升方案有效性与可行性的评估校核。
实施年限:2-3年
2.3.2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灵活组网与规划技术(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光伏、电动汽车快充负荷、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型直流源荷的广泛分布接入需求,研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灵活组网与规划运行技术,具体包括:研究面向大规模直流源荷接入的配电网多端柔性互联架构与形态演化路径;研究多端柔性互联交直流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及其对多类型源荷的可靠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结构优化及柔性互联装备、储能等关键设备配置方法;开展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灵活组网与规划技术示范。
实施年限:2-3年
2.3.3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功率密度提升及故障辨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下的交直流灵活接入、高效消纳与稳定运行需求,开展电力电子变压器功率密度提升、多场景优化控制及故障辨识等技术研究,具体包括:超高功率密度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模块化设计技术;超高功率密度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多场景协调控制技术;高频变压器分布参数影响和负载波动优化方法;超高功率密度下电力电子器件热平衡及结温在线提取技术;基于电磁热多场实时感知的电力电子变压器故障机理、特征提取、故障辨识技术;超高功率密度多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装备研发与测试技术。
实施年限:3年
2.4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柔性输电网规划技术
2.4.1大规模中远海风电并网送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提高大规模中远距离海上风电送出经济性的要求,研究中远海风电并网送出关键技术,具体包括:适用于大规模中远海风电送出的系统构建技术研究;大规模中远海风电送出系统技术经济性能量化评估方法研究;大规模中远海风电送出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大规模中远海风电送出技术实景仿真验证。
实施年限:3年
2.5新型柔性输配电装备技术
2.5.1新型非交联聚乙烯绝缘环保电力电缆研发及工程应用(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现有热固性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生产时间长、能耗高且退役后无法回收利用的问题,研究满足电力电缆绿色经济运行要求的新型聚乙烯非交联高压电缆材料、制备工艺以及生产制造关键技术,具体包括:聚乙烯基高压电缆绝缘材料体系及调控技术;聚乙烯基高压电缆超光滑半导电屏蔽材料体系及屏蔽料与绝缘料匹配特性;聚乙烯基高压电缆系统成缆技术;聚乙烯基高压电缆附件适配技术;新型聚乙烯非交联高压电缆系统长期运行可靠性及工程应用技术。
实施年限:3年
2.5.2海上浮式风电用66kV高压动态海底电缆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广东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的趋势,研究适用于大容量漂浮式风电机组的动态海缆系统,具体包括:研究海上浮式风电用66kV动态海底电缆总体技术方案及机-电-热集成设计技术、大长度动态海缆制造技术;研制防弯器、浮力块和水下非接触式湿连接等关键系统附件,形成高压动态海底电缆系统分析设计、工业制造、系统集成和综合测试技术;开展项目产品应用于浮式风机等浮式基础的应用测试,建立测试平台及标准。
实施年限:3年
2.5.3环保经济型40.5kV气体绝缘封闭开关(C-GIS)设备研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六氟化硫(SF6)温室气体替代和环保经济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C-GIS)的迫切需求,研究基于自主知识产权新型环保气体绝缘的40.5kV C-GIS,具体包括:新型环保气体HFO-1336mzz(E)耐局放特性研究;基于HFO-1336mzz(E)绝缘与灭弧特性的工程化应用研究;基于HFO-1336mzz(E)气体的环保经济型40.5kV C-GIS设计;环保经济型40.5kV C-GIS设备研制;环保经济型40.5kV C-GIS设备试验验证;环保经济型40.5kV C-GIS运维规范制定及设备试点应用。
实施年限:3年
3.开放互动多能互补用电
3.1智能用电与供需互动技术
3.1.1面向用户侧新型电力系统的自主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海量低压智能设备多维感知、精准量测和灵活互动的技术难题,研究智能用电终端国产化嵌入式操作系统并构建用户侧新型电力系统应用生态,具体包括:研发满足新型电力系统下智能互动及灵活升级需求的智能用电终端统一嵌入式操作系统;研制新型物联网电表及模块、新型台区融合终端、智能开关、低压测控装置等一系列低压配用电关键装备;开发拓扑识别、负荷识别、电碳计量等便于灵活升级的微应用;开发智能用电终端接入主站并开展示范应用。
实施年限:3年
3.1.2支撑海量新型电力负荷互动管理的负荷侧可观可测可调关键技术、设备及系统研发(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当前新型电力负荷管理面临的潜在用户邀约不准确、负荷响应能力不清楚、调控机制不细致、设备及系统支撑不够等导致海量用户侧的柔性调控和负荷管理难以落地实施的问题,研究支撑海量新型电力负荷互动管理的负荷侧可观可测可调关键技术、设备及系统。具体包括:基于网络结构的用户及可调控设备精准定位和智能辨识;研究负荷精准态势感知技术,用户调节能力、响应意愿和用能价值的综合评价体系,计及调节能力可信预测的负荷分层分级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研发支撑分层分级精准调控的海量新型电力负荷协同互动平台和边缘侧控制终端;开展区域级规模化示范应用。
实施年限:3年
3.1.3含多元异质资源的虚拟电厂多能协同运行优化技术(项目类别:应用推广)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对虚拟电厂柔性响应的迫切需要,以及多元异质资源的虚拟电厂适配多种交易品类开展困难,研究含多元异质资源的虚拟电厂多能协同运行优化技术。具体包括:研究支撑虚拟电厂参与调度互动的安全、经济系统运行架构与灵活、开放市场机理设计;研究提升虚拟电厂商业化运行综合效益的多种交易品种的竞价博弈技术;研究虚拟电厂参与调度直控、市场互动的资源侧系统架构及终端技术;开发面向分布式能源、储能、可调负荷等新能源主体研究市场互动与响应控制闭环的虚拟电厂平台,开展示范应用。
实施年限:3年
3.1.4通信基站分布式储能虚拟电厂(VPP)技术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分布式通信基站作为柔性可调负荷的优化配置问题,开展通信基站分布式储能虚拟电厂技术研究,具体包括:研究通信基站分布式储能高效聚合管理机制;提出通信基站分布式储能快速及精准调度技术以及通信基站分布式储能与站点叠光、站点备电业务协调最优调度技术;研究通信基站虚拟电厂(VPP)对通信根本业务影响风险以及通信基站分布式储能接入电网网络安全风险。
实施年限:3年。
3.2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与多能互补集成设计及运行技术
3.2.1规模化分布式光伏电站柔性互联与集群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发电与负荷需求响应时空不匹配、消纳难、经济性、电能质量恶化等问题,开展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发电柔性互联与集群控制技术,具体包括:根据光-储-荷特性研究分布式光伏电站实测建模及集群划分策略;研究基于智能软开关的柔性互联设备,实现集群间潮流的优化控制;研究基于AI的立体数据感知及智能运行调度解决方案,构建智能调度综合管理平台。
实施年限:2-3年
3.2.2适用于园区建筑集成与室内发电的新型光伏供能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智能化园区多场景安全、稳定、灵活用电需求,开展基于有机光伏发电和氮化镓微型功率适配器的智慧园区新型电力系统应用示范研究,具体包括:有机薄膜大面积涂布工艺、器件寿命提升、高可靠大尺寸有机光伏模组封装技术;高功率密度、高效率氮化镓智能微型功率适配器技术;适用于园区建筑供能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氮化镓光伏微型逆变器集成技术;有机太阳能电池组件-氮化镓微型功率适配器发电方案在园区建筑围护结构(屋顶、立面墙、门窗等)的集成示范应用。
实施年限:3年
3.2.3低压系统源网荷储智慧互联与柔性控制的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示范应用(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当前低压配电网通信条件有限、传感监控资源匮乏、用户端源网荷储资源协调控制难度大等问题,难以承载海量用户侧新能源协同安全可靠运行的迫切需要,开展低压系统源网荷储智慧互联与柔性控制的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示范应用研究,具体包括:适应新能源为主体的低压配电网的透明感知技术和通信架构研究;低压透明配电网多元智慧互联的协同调控模型与方法研究;电力电子化低压系统多元资源柔性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低压系统源网荷储柔性控制的关键装备与监控系统平台研发;低压透明配电网源网荷储智慧互联与柔性控制示范应用。
实施年限:3年
3.2.4区域化多专变用户多元负荷协同聚合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类别:应用推广)
研究内容:针对国家能源电力安全保供与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建设背景下专变用户负荷类型众多,调控潜力挖掘不够、灵活性差等难题,研究面向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专变多元负荷智能感知优化及协同互动技术,具体包括:海量专变多元负荷用电特性建模分析、可调潜力挖掘及单点优化技术研究;专变用户多元负荷单点优化及分散自律技术研究;区域化多专变用户动态博弈及协同聚合技术研究;高可靠、高安全区域多元负荷智慧管理单元研发;区域化多专变用户协同聚合技术示范应用。
实施年限:2年
3.2.5面向新型电力系统透明化业务的物联网通信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类别:应用推广)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下光伏、充电桩、智慧路灯、储能、用能等多源并存的复杂运行条件下电网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研究多种通信手段融合技术及装备。具体包括:新一代宽带载波、5G、WAPI、WAPI自组网、微功率无线等通信手段融合技术;通信资源按需调度技术;异构通信远程管理技术;光伏、充电桩、智慧路灯、储能、用能等多源数据采集、分发技术;基于多种通信手段融合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发通信终端、网管平台研制及测试验证技术。
实施年限:3年
3.3新型电力产销负荷与电网互动技术
3.3.1规模化车网互动态势智能感知与远程数字计量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为解决充电设施法制计量缺乏监管手段,传统“一桩一测”检定方案成本过高,现有有效远程检定手段不足、检定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本项目拟开展在“车-网”互动背景下针对海量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态势感知与远程数字计量技术研究,具体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据清洗技术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异常数据识别与诊断技术研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能计量大数据分析及远程数字计量技术研究;面向规模化车网协同互动的运行感知和多参量广域电能量测技术研究与软硬件研发。
实施年限:3年
3.3.2车网互动灵活聚合的智能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鉴于车网互动以跨时空产销负荷及储能形式并存,为解决电动汽车产销负荷资源交互影响,车-桩资源分散不均、聚合响应资源利用低等问题,满足虚拟电厂运营商对区域移动储能资源灵活管控及源-储-荷协同优化需求,开展以下研究内容:数据驱动的地市级电动汽车产销负荷动态预测与车桩资源分配技术;面向电力市场交易电动汽车产销负荷资源动态识别与匹配技术研究;考虑区域移动储能的多元供用能资源灵活聚合与自主响应技术;车网互动“光储充放”应用场景下多区域智慧能源灵活管控应用示范。
实施年限:3年
3.3.3零碳建筑源网荷储一体化负荷与电网互动的精准协同控制技术与集成应用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限制现阶段建筑负荷规模化参与电网互动的供需不匹配、系统灵活性不足等问题,开展零碳建筑源网荷储一体化负荷与电网互动的精准协同控制技术与集成应用研究。具体包括:电网友好型零碳建筑光储柔直关键技术研究;零碳建筑能源系统优化调度与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控制技术研究;零碳建筑能-碳耦合市场机制与激励政策研究;支撑零碳建筑与电网互动的智能采集调控装置及聚合平台开发;电网友好型零碳建筑示范建设。
实施年限:3年
3.3.4云数据中心与电网协调互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云数据中心灵活性挖掘力度不足以及高用电成本运营问题,研究云数据中心与电网协调互动关键技术,具体包括:开展数据中心负荷特性与灵活性潜力分析建模;研究基于多数据中心空间耦合互动关系的数据中心集群灵活性聚合与优化方法;研究数据中心灵活性响应机制与关键支撑技术;研究考虑系统经济性的云数据中心与电网储能系统的多目标协同方法;研发云数据中心与电网协调互动关键装备并开展工程示范。
实施年限:2-3年。
4.新型储能与氢能
4.1电化学储能技术
4.1.1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及其兆瓦时级系统集成示范(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低成本、资源可持续的大规模储能需求,研究钠离子电池单体、系统集成及应用技术,具体包括:低成本、长寿命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设计;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单体的创新设计与研制;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高效集成技术;开展兆瓦级调峰用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示范应用。
实施年限:3年
4.1.2储能用高安全磷酸锰铁锂固态电池与系统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低温性能差,三元电池安全性差、循环寿命短的问题,研究电力储能用长寿命高安全磷酸锰铁锂固态电池及系统技术。具体包括:锂镧锆氧复合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研究开发;储能用固态电池制备;储能系统的开发与集成。
实施年限:2-3年
4.1.3规模化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故障诊断与安全防护技术(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规模化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高安全运行急迫需求,研究规模化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故障诊断与安全防护技术。具体包括: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故障机理分析与故障特征表征;基于多维物理参量的储能电池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基于数据机理双驱动的在线故障辨识与安全预警技术;规模化电池储能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及装备研制。
实施年限:2-3年
4.1.4高安全大容量全液冷式中压级联储能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类别:应用推广)
研究内容:针对电化学储能系统在电网中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和对安全性的要求,研究全液冷式中压级联储能集成技术与示范,具体包括:研究大容量中压级联储能系统的热源特性和智能液冷技术;研究大容量中压级联储能系统的电池管理和保护技术;研究大容量中压级联储能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和集成方案;研制兆瓦级全液冷式中压级联储能系统样机并进行工程示范。
实施年限:3年
4.1.5全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关键技术(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电站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能、冷却性能和运行效率、系统寿命日益提高的应用需求,研究全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关键技术并示范应用,具体包括:全浸没式长效冷却介质的理化稳定特性及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全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的热管理系统设计及优化;基于全浸没式液冷系统的消防策略方案研究;全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材料兼容性及测评技术研究;全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优化设计及工程示范应用。
实施年限:2-3年
4.1.6退役电池状态诊断及高价值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退役电池状态检测耗时耗力、材料回收效率较低等问题,研究构建电池数字化诊断评价体系和高价值回收利用关键技术。具体包括:电池健康状态监测、寿命诊断和异常报警技术;抑制电池老化控制策略;失效电池绿色高效精准分选技术;电极材料选择性提锂、电池用磷酸铁可控制备技术;多元杂质元素物相调控、脱除与多场协同修复的石墨再生技术。
实施年限:2-3年
4.2机械储能技术
4.2.1中常温光补热抽水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为满足电网对小微容量、各种时长的分布式储能需求,研究开发布置灵活、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运行维护方便的中常温光补热抽水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具体包括:开发千瓦级中常温光补热抽水压缩空气储能试验测试系统;研究储能系统中压缩空气的光热增压补能策略;开展“水-气-热”耦合体在气体压缩状态下的能量转化与耦合的试验分析与验证;研究光补热抽水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储释循环的运行机理,分析影响水气热耦合体能量损耗的关键因素;提出建设兆瓦级中常温光补热抽水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成套解决方案。
实施年限:3年
4.2.2大型可变速抽蓄机组协联控制与快速稳频稳压性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情况下对大型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快速稳频稳压调节性能要求,研究大型可变速抽蓄机组协联控制策略与快速稳频稳压性能优化技术。具体包括:研究大型可变速抽蓄机组多工况多目标协联控制策略、快速响应控制和效率寻优控制方法;研究适应快速稳频稳压调节需求的机组主、辅机关键性能参数优化方法;研究大型可变速抽蓄机组高性能稳频稳压调节控制策略;研制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协联控制器及机组运行数字模拟仿真平台。
实施年限:3年
4.3电磁储能技术
4.3.1液氢-超导复合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模式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调频调峰、新能源平滑接入、削峰填谷等多种能量需求,开展液氢-超导复合储能系统应用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具体包括:以超导作为功率型储能、以液氢作为能量型储能的大容量液氢-超导复合储能装置的基本原理与拓扑结构设计研究;液氢-超导复合储能装置系统建模及其在新型电力系统典型应用场景下的控制策略研究;液氢-超导复合储能装置系统设计、超导储能磁体“电-磁-热-力”性能设计及实验表征;液氢-超导复合储能装置氢能应用系统设计、氢安全性及技术验证研究。
实施年限:3年
4.4非电能源存储技术
4.4.1面向风光消纳的低焓热能增效型热泵储电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风光消纳并兼顾低焓热能开发利用需求,研究低焓热能增效型热泵储电技术,具体包括:低焓热能增效型热泵储电系统关键设备建模及全工况仿真分析方法;低焓热能增效型热泵储电系统储/释能热力循环耦合机制与性能提升技术;面向风光消纳的低焓热能增效型热泵储电系统储电效率、消纳能力与经济性统一量化评估技术;适应风光消纳的低焓热能增效型热泵储电系统配置/运行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实施年限:3年
4.5氢能技术
4.5.1基于远海风电制氢的系统网络拓扑与优化控制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远海风电通过单一电力通道送出存在的技术与经济问题,研究远海风电“电-氢”联合组网送出系统的“电-氢”网络拓扑优化与机组/场站优化控制技术,具体包括:研究电解制氢系统动态建模与调控规律技术;研究远海“电-氢”集成系统宽功率运行范围稳定性判据与控制方法;研究远海“电-氢”集成系统海上特殊工况下的工艺流程设计与运行模拟;研究远海“电-氢”集成系统的技术经济评估与拓扑优化方法。
实施年限:3年
4.5.2分布式电热氢联产系统的多能协同利用技术及装备(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大规模风、光可再生能源的稳定消纳需求,结合当下电氢循环转换效率低的特点,面向不同低碳零碳应用场景,研究分布式电热氢联产系统的多能高效协同技术,具体包括:研究分布式电热氢联产系统的参数化设计方法;提出电氢转换系统的高效率综合热管理解决方案;开发电热氢联产系统的智能化集成能量管理终端;研发分布式电热氢联产系统的模块化样机;建立风光可再生能源耦合电热氢联产系统的应用工程示范。
实施年限:3年
4.5.3车载氢燃料电池动力与应急供电多源高效融合关键技术(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大功率、高体积和质量功率密度、多场景适用的绿色环保移动应急电源需求,开展车载氢燃料电池动力与上装氢燃料电池多源高效融合应急发电技术、控制策略和紧凑式集成研究。具体包括:氢燃料电池底盘动力系统与上装氢燃料电池及锂电池多源高效融合动力与发电技术研究;多源融合发电配置方法和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多源系统内部状态观测、动态特性优化和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多源系统的安全性耦合机制及快速保护技术研究;紧凑型多机燃料电池移动应急电源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实施年限:3年
4.5.4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面向“氨-氢”能源结合分布式供能领域对高效、高安全性、零碳排放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发电系统需求,开展新型高效氨-SOFC发电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验证研究,具体包括:研制高效稳定的低温氨分解制氢催化剂;构建氨SOFC发电系统动态模拟仿真平台;研究氨SOFC发电系统高效热耦合集成及协同优化关键技术;研究氨SOFC发电系统“气-热-电”平衡管理系统及安全运行管控策略。
实施年限:3年
4.5.5高压大容量气态运输用储氢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现有气态氢气运输容器储氢密度偏低、容器容积较小、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研究适用于气态运输用的高压大容量储氢瓶。具体包括:基于温度变化机理、热力耦合失效行为的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多材质结构内胆制备和结构层多材质协同优化技术;组合阀等关键部件高集成、密封和制备技术;储氢瓶快速充放氢长周期疲劳寿命评估技术。
实施年限:2-3年
5.能源发展战略与体制机制
5.1能源发展战略
5.1.1新型电力系统成本疏导及价格形成机制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供电结构调整和建设投入增长,需要借助市场化改革,更科学合理地传导与分担发展成本,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资金与机制保障的问题,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成本的科学疏导及价格机制研究。具体包括:广东新型电力系统成本变动分析-预测-评估模型研究;广东新型电力系统成本疏导及价格形成机制方案研究;引导促进灵活性调节资源发展的价格机制政策建议。
实施年限:2年
5.1.2能源经济数据价值体系及数据运营模式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能源经济数据价值体系不完备,数据运营模式尚未规范的问题,解决“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需求,更好的挖掘能源经济数据价值,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开展创新能源经济数据评价体系及数据运营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具体包括:面向新型电力系统运营的能源经济数据价值评价体系;基于能源消费数据制度规范的能源经济数据安全与监管规则体系;能源经济数据常态化运营保障机制研究;基于能源经济数据的广东省疫情后经济运行态势的典型应用场景研究。
实施年限:2-3年
5.1.3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应保障体系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新型电力系统能源供应形势与供应风险,聚焦电煤、发电用天然气,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应保障体系研究,具体包括:中长期粤港澳能源供需形势与存在风险研究;大湾区能源发展情景设计;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应结构转型指标及路线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煤炭和发电用天然气供应保障体系;考虑一次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及电力市场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体系影响的电力市场建设需求及配套政策建议。
实施年限:2年
5.2电力市场交易
5.2.1新型电力系统下促进多维目标协调发展的发电容量充裕度机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绿色、高效等多维目标协调考虑,以及电力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协调发展的要求,研究促进各类电源协调发展的发电容量充裕度机制,具体包括:研究兼顾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与政府多维目标管制作用的混合电力市场体系构架;研究促进充足、合理、经济发电投资的发电容量充裕度机制设计方法及评估体系;提出广东发电容量充裕度机制的具体设计;基于广东实际数据对所提出的相关机制进行仿真和验证。
实施年限:3年
5.2.2促进储能价值发挥的市场关键机制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下储能的类型多样、价值多元,当前的电力市场竞价、出清及结算机制不适应储能特点的情况,研究建立促进储能价值充分发挥的新型电力市场关键机制,具体包括:电力市场中不同竞价机制评估理论和方法;考虑多种储能弹性能量需求的电能量市场报价机制、出清机制及结算机制;考虑储能多元价值的新型辅助服务产品设计及交易报价、出清及结算机制设计。
实施年限:2年
5.2.3新型电力系统中需求响应激励机制的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当前电力市场体系缺乏适配大规模分散可控负荷进行需求响应的激励、交易、结算和调度管理机制的问题,研究新型电力系统中配网侧海量可控负荷参与的需要响应激励机制,具体包括:研究适合海量可控负荷参与,面向削峰、填谷、新能源消纳和电网阻塞等的激励型需求响应机制;研究省、地两级电网多种不同应用场景下需求响应与电网其它灵活可控资源的协同交易和调度方法;研究激励需求侧资源主动参与调节的现货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
实施年限:3年
5.3电碳市场协同
5.3.1面向电-碳协同优化的电力用户碳减排方法与增值服务技术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为实现电碳协同下企业用户(特别是重点控排企业)最优节能减排,研究电力用户碳减排方法及增值服务业务模式。具体包括:电-碳能源政策/市场对企业用户碳减排意愿的影响分析;评估企业用户间绿电互动共享交易的碳减排潜力;研究多企业用户电-碳协同优化共享方法;研究“供电+碳减排+能效服务”电-碳协同增值服务模式;开展碳减排方法与增值服务试点应用。
实施年限:2-3年。
5.3.2面向电碳耦合市场的电力生产主体决策模拟分析技术(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电力生产主体生产行为与减碳路径受到复杂的外部因素影响而难以分析预测的问题,研究面向电碳耦合市场的电力生产主体决策模拟分析技术,获取其最优的生产行为与交易行为。具体包括:研究单一发电主体的决策过程,构建智能体模型;研究电碳市场的交易模式和耦合关系,构建多主体多市场联合博弈框架;研究电力市场和碳市场规则,建立市场规则到结果间的映射关系;分析发电主体利益最大化的生产与交易方案。
实施年限:2-3年。
6.共性关键支撑技术
6.1发电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6.1.1大功率多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系统性能评估与健康管控(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分布式大功率多堆SOFC发电系统接入以满足源网荷储高效协同需求,研究大功率多堆SOFC发电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具体包括:研究基于智能感知、数据驱动等技术实时状态在线监测以及动态分配与协同优化技术;研究面向用户负荷特征的模型预测及智能调度策略;研究面向多堆SOFC系统故障诊断定位、退化寿命预测技术;研究大功率多堆SOFC发电系统在“热-电-气”强耦合下的健康管控机制、性能评估、动态优化技术;研究多堆SOFC发电系统智能传感器网络与通信技术融合的远程运维技术。
实施年限:2-3年。
6.1.2 抽水蓄能电站设备全景数据分析评估及检修决策辅助系统研发(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抽水蓄能电站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设备多源多维状态数据分析算法尚待深入、检修决策智能辅助不足等问题,开展抽蓄电站全景数据分析、评估及检修决策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具体包括:构建抽蓄电站多源多维异构数据的广域标准化信息模型;研发适用于抽蓄电站数据分析的智能算法工具;研发抽蓄电站各系统的设备状态评估模型;研发抽蓄电站关键设备数字孪生体;提出设备故障快速诊断方法;研发基于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策略)和状态分析的抽蓄电站设备智能运维决策方法及检修决策辅助系统。
实施年限:3年。
6.2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6.2.1 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电网调度决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新能源、储能等快速发展导致电网日趋复杂、传统人工调度模式难以适应的问题,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电网调度决策关键技术,具体包括:搭建融合电力系统分析仿真软件的人工智能训练环境,分析提取历史调度决策样本典型特征;研究基于西电东送大电网模型及广东受端电网特征的AI调度决策智能体;研究含分布式新能源、虚拟电厂等新兴主体的广东地区配电网AI调度决策技术;研究云边协同的AI调度决策交互技术,云端系统完成智能体训练并上架,边缘端系统下载智能体并进行本地应用。
实施年限:2-3年
6.2.2新型电力智能设备近场网络攻击及防护技术研究(项目类别:集中攻关)
研究内容:针对暴露在户外的新型电力智能设备因“物理可接近性”强容易遭受黑客近场攻击并成为入侵电网监控系统入口的问题,研究针对海量智能设备的近场攻击及防护技术,具体包括:分析基于ATT&CK攻击向量和攻击模式的户外电力智能设备近场网络安全脆弱点及攻击路径;研究基于零信任架构“永不信任,持续认证”和轻量即插式的户外电力智能设备近场接入认证机制;研究基于卫星定位、导航、时钟同步等技术的户外电力智能设备近端防干扰、防欺骗技术;研发电力智能设备近场防护模块。
实施年限:2年。
6.2.3电网三维数字化网架实时动态构建技术研究(项目类别:应用推广)
研究内容:针对满足生产机巡智能化巡视检修、基建生产全过程移交贯通的三维建模需求,开展三维实时动态电网网架构建技术研究,具体包括:研究满足生产机巡智能化巡视检修的三维点云数字化网架快速构建技术;研究基建生产全过程移交贯通的厘米级高精度三维数字化输电线路、变电站快速构建技术;研究基于统一物联模型的三维实时动态电网构建技术;研究超大型三维电网系统拓扑即时重构、即时渲染与云渲染融合技术;研究融合调度实时运行数据、三维数字地形等多工况、多尺度的实时安全距离快速分析技术。
实施年限:3年。
6.2.4基于携能通信技术的MESH终端监测网络研究与应用(项目类别:应用推广)
研究内容:针对终端大规模传感网络铺设时存在节点设备数量多、并发信息回传数据量大、通信监控组网灵活性不高的突出问题,研究基于无线携能技术的自主化低功耗MESH通信系统,具体包括:研究高部署效能的携能-MESH通信网络架构;研究多路信能传输感知的MESH网络干扰控制算法;研究宽动态功率范围的高效电磁收发系统;研究能量自给型多任务融合MESH终端设备;研究多级信能配比可控的动态调制方案。
实施年限:2-3年。
6.3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6.3.1用于胺法碳捕集的复合胺溶剂耦合工艺及设备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胺法碳捕集工艺能耗偏高的问题,研究降低胺法碳捕集系统能耗的节能工艺及设备优化相关技术与示范,具体包括:研究基于级间冷却、MVR热泵及分级流解吸等多种节能工艺的耦合的节能工艺包技术,使整体胺法捕集二氧化碳的再生能耗小于2.4GJ/tCO2;建设用于测试碳捕集吸收剂的大、中、小梯级化测试测试平台和标准化文件;研究整个胺法捕集的化工流程、关键设备的流场分布、内件优化技术,研究胺溶剂在不同条件下的原子和电子尺度下微观反应机理。
实施年限:2年。
6.3.2基于燃煤烟气的电厂固废动态碳化养护与高值化利用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燃煤电厂CCUS降碳与固废资源化利用耦合实现减排的需求,研究直接利用电厂烟气中的CO2来养护混凝土制品以及制取纳米碳酸钙的技术,具体包括:研究燃煤机组的低浓度的烟气和通过CCUS捕集到的高纯度CO2进行合适的配比之后,用于电厂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灰渣和固体硫酸钙制成的混凝土制品的动态的碳化养护技术;研究利用粉煤灰、灰渣生产高值化的纳米碳酸钙联产CO2吸附材料的技术;建设一套中试实验装置,设计年生产能力为混凝土灰砂砖等500-1000立方(1000吨-2000吨/年),进行低碳混凝土制品配合比、低碳混凝土制品碳化养护以及纳米碳酸钙的小规模生产示范。
实施年限:2年。
6.3.3基于燃气机组的兆瓦级天然气化学链燃烧源头碳捕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燃气发电机组碳捕集技术难点,研究天然气化学链燃烧碳捕集技术,具体包括:研发廉价、低成本、高效氧载体配方与规模化制备工艺;研制兆瓦级化学链反应装备,完成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验证,规模达到国内最大;开发“零碳”水蒸气辅助发电系统;从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等多角度整体分析评价项目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从而指导技术可持续商业发展。
实施年限:3年
6.4电碳耦合技术
6.4.1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制造企业集群全链条碳减排动态定量评价技术研究(项目类别:示范试验)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制造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单一、难以有效支撑制造企业集群精准减碳效果评估等问题,开展全链条碳减排动态定量评价技术研究,具体包括:研究新型电力系统下输配电力碳转移表征技术及发电碳排放在输配电网的时空转移及变化规律;提出以电能消耗为主的典型制造企业生产全流程碳排放动态核算方法,开发区域工业企业碳排放监测与动态评价系统;研究制造企业集群电力碳排放预测技术与碳减排效果定量评价技术,提出面向减排目标的制造企业集群协同降碳优化技术方案。
实施年限: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