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有关部门、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委)、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系列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二届四次、六次全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相关部署,根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方案》,现启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年度“芯片、软件与计算”(芯片类)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主要为广东省内注册的创新主体,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其他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等;鼓励港澳地区高校院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或独立申报;欢迎全国具备相应条件和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申报,项目评审与立项过程按照相关规定与广东省内单位平等对待。
省外单位牵头申报的,与省内单位公平竞争,择优纳入科技计划项目库管理;入库项目在满足到广东注册落户或团队加入广东省内单位、科研成果向广东单位转移转化等条件之一后,正式列入省级科技计划,给予立项支持。
(二)坚持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优先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结合的申报项目。牵头申报企业须为高新技术企业或龙头骨干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在本领域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且以本领域领军人物作为项目负责人。鼓励企业加大配套资金投入,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不少于70%。
涉及前沿性、公益性和公共性较强的项目可由高校、科研院所等牵头申报,但应有企业参与,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原则上不少于50%(自筹经费主要由企业出资)。
(三)项目应依托有优势的创新单位,加强资源统筹和要素整合,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同一单位同一年度在同一领域中牵头申报的项目不超过2个,参与申报的项目不超过3个。
(四)项目负责人应起到统筹领导作用,能实质性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防止拉本领域高端知名专家挂名现象。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在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报新的项目。
(五)项目内容真实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实力与技术、经济指标,各单位须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提供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函。项目一经立项,技术、产品、经济等考核指标无正当理由不予修改调整。
(六)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负责人或申报单位不得进行申报或通过资格审查:
1.项目负责人或企业法人有广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上(含3项)未完成结题的或有项目逾期一年未结题(平台类、普惠性政策类、后补助类项目除外);
2.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
3.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申报;
4.项目主要内容已由该单位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申报并已获得省科技计划立项;
5.省内单位项目未经主管部门组织推荐;
6.有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7.存在违背伦理道德和科研诚信的行为。
(七)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申报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厅字〔2018〕23号)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八)申报单位应认真做好经费预算,按实申报,且应符合申报指南有关要求。
二、申报方式
符合指南申报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或“省科技厅阳光政务平台”提交有关资料进行申报。
如设有开放性课题,申报项目必须是申报指南尚未覆盖,技术水平领先,具有非常规性、颠覆性技术路线,为企业所亟需的项目。我们将通过咨询论证等程序从中选取少量符合条件的优秀项目作为立项补充。
三、评审及立项说明
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评审,对申报项目的背景、依据、技术路线、科研能力、时间进度、经费预算、绩效目标等进行评审论证,并进行技术就绪度和知识产权等专业化评估:
(一)技术就绪度与先进性评估。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主要支持技术就绪度4-6级的项目,项目完成时技术就绪度一般应达到7-9级,原则上项目完成后技术就绪度应有3级以上提高(技术就绪度标准见附件2),各申报单位应在可行性报告中按照要求(阳光政务平台申报系统提供可行性报告提纲)对此进行阐述。
(二)查重分析。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照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历年资助项目与广东省科技计划历年资助项目,对拟立项项目进行查重。
(三)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重大专项项目研究成果应为高质量的知识产权,请各申报单位按照高质量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指引(见附件3)的有关要求加强本单位知识产权管理,提出本项目研发内容的高质量知识产权目标,并在可行性报告中按照要求(阳光政务平台申报系统提供可行性报告提纲)对此进行阐述,勿简单以专利数量、论文数量作为项目目标。
拟立项项目经领域专家和战略咨询专家审议,并按程序报批后纳入项目库管理,按年度财政预算及项目落地情况分批出库支持,视项目进展分阶段进行资金拨付。
四、申报时间
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常年组织申报,采取“集中申报集中处理”与“常年申报分批处理”相结合的方式。2019年3月3日前提交的项目将作为首批启动组织项目,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19年3月10日。书面材料报送地址:广州市连新路171号省科技信息大楼1楼广东省科技厅综合业务办理大厅(邮政编码:510033)。
附件:1.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年度“芯片、软件与计算”(芯片类)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附件 1
2019 年度“芯片、软件与计算”(芯片类)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本专项以国家战略和广东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瞄准国
一、项目内容
专题一:高端通用芯片设计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专题
(一) 研究内容。
以提升广东省高端通用芯片工程化设计水平为目标,攻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提升我省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培育一批国内领先、具有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能力的芯片设计团队。
(二) 考核指标。
项目主要成果应为芯片产品的设计方法、设计工具以及
1. 突破 14nm 或更先进工艺节点的纳米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提出面向设计复用的纳米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与规范,形成纳米集成电路规范化设计流程,并在典型产品中取得应用与推广,整体水平国内领先。
2.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EDA 工具,满足纳米数字
3. 支撑 5G 移动终端芯片的研制,实现采用先进制程工艺的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中央
4. 支 撑 智 能 视 频 识 别 芯 片 的 研 制 , 支 持 AVS2/H265/SVAC 等主流标准的视频编码及基于视频结构化信息引导的动态码率控制; 支持人脸识别,识别准确率 99%
5. 支撑信息安全芯片的研制,实现物理不可克隆单元位数大于 256bit,支持国际 RSA、DES/3DES、AES 算法和国密算法体系;具有基于硬件的软件流程保护机制,整体水平国内领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主流产品水平,通过 EAL5+
6. 支撑汽车智能辅助驾驶芯片的研制,满足 AEC-Q100 grade3 标准。支持高级辅助驾驶 ADAS 算法的硬件(EVE)
7. 支撑固态存储控制芯片的研制,实现全硬件化 ECC、 LDPC 算法,支持 SATA3.1/PCIE;支持最新制程的 64/72/96
8.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0 件以上,PCT 专利 5 件以上;开发 IP 核和 PDK 等 10 个以上,并在上述 4 种以上芯片中取得示范应用。
(三)申报要求和额度
1. 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牵头单位应整合或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2. 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强度为 5000 万元左右/项。
3. 项目实施期为 3-4 年,项目市场需求明确,成果产业化原则上须在广东省境内。
专题二:新一代卫星通信与北斗全球系统导航核心芯片研发与产业化(专题编号:0141)
(一) 研究内容。
针对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应用领域核心芯片,开展从卫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提升我省卫星通信导航一体化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研制和突破一批具有广泛市场应用价值和知
(二) 考核指标。
项目中考核指标列出的行业方向、具体产品类型及技术
1. 采用 40nm 或更先进工艺节点的集成电路工艺完成基带芯片研发,采用 65nm 或更先进的工艺技术完成射频芯片
2. 研制卫星通信导航宽带射频收发芯片,包括高频宽带射频前端、宽带高速低噪声 ADC、快速锁定低相噪的 PLL
3. 研制卫星通信导航射频前端系统 MMIC。完成异型异构微系统集成技术研究,解决小芯片微组装集成电路的中遇到的热设计、电磁兼容、异质材料集成设计等技术问题,集成低噪放、耦合器、滤波器、功放等射频前端电路。卫星通信导航射频前端系统体积相较分立器件方案体积降低 75%
4. 研制卫星通信导航一体化基带芯片,支持典型卫星通信系统信号收发,支持北斗系统 RNSS/RDSS 全部信号和
5. 研制多波束阵列信号处理芯片,可同时接收 8 路以上卫星通信或卫星导航中频信号,实现多阵元卫星导航抗干扰和卫星通信相控阵处理,攻克自适应调零、自适应校准技术、多波束合成等关键技术。卫星信号抗干扰支持带宽不小于
20MHz,抗干扰能力不小于 90dBc,卫星通信相控阵处理支持指向精度不大于 2 度。
6. 本专题产出专利和论文等仅作自主知识产权证明和成果参考,要求所研发芯片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与认证;芯片模块及终端产品产值不低于 2 亿元,并形成企业生产标准。
(三)申报要求和额度
1. 具有广泛应用基础、投资和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牵头申报,项目牵头单位应整合或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产学研联合,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2. 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强度为 3000 万元左右/项。
3. 项目实施期为 3-4 年,项目市场需求明确,成果产业化原则上须在广东省境内。
专题三:物联网芯片优化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专题编号:0142)
(一) 研究内容。
面向智慧城市、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市场成
熟的重点领域,以推动现有消费类电子通用芯片优化、升级
为目标,突破智能感知、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等
关键技术,开发低成本、低功耗、可重构的物联网芯片。重
点研究超低功耗蓝牙 5.0 技术,采用“CPU+DSP”双核架构,
结合音频解码技术,研制超低功耗物联网蓝牙芯片。重点研双核微处理器架构、内置安全性设计与内置 AD/DA 设计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推动我省消费类电子通用芯片的优
(二) 考核指标。
项目中考核指标列出的行业方向、具体产品类型及技术
1. 研制物联网蓝牙芯片,支持蓝牙 2.1/4.2/5.0 标准及其
2. 研制窄带物联网通信芯片,支持 3GPP R13 等标准规范,覆盖 450MHz-2.1GHz 全频段;芯片接收模块功耗不大
3. 研制窄带物联网射频前端芯片,支持 NB-IoT 标准、协议及其演进,可通过 MIPI 接口实现软件调节频率和输出功率,2.5V 低压工作下功率不低于 23dBm, 1.8V 超低压工作
4. 研制物联网处理器芯片,主频超过 200 MHz,支持数
5. 研制近距离无线通信芯片,支持高速传输速率,最高波特率为 424 kbps;操作距离可达 40mm;支持 5V/3.3V/1.8V
6. 本专题产出专利和论文等仅作自主知识产权证明和成果参考,项目成果必须聚焦于芯片产品研发、应用与推广,所研制产品应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与认证。
(三)申报要求和额度
1. 具有整合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企业牵头申报,项目牵头单位应整合或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产学研联合,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2. 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强度为 3000 万元左右/项。
3. 项目实施期为 3-4 年,项目市场需求明确,成果产业化原则上须在广东省境内。
专题四:大型装置中高性能电子元器件研发及产业化
(一) 研究内容。
通讯基站、智能电网、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轨道交
突破 IGBT 可靠性技术,建立全套过程控制和缺陷控制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鼓励具有广泛产业化基础、良好投
(二) 考核指标。
项目中考核指标列出的行业方向、具体产品类型及技术
1. 通信基站射频专用芯片。
大功率射频功率放大器(PA):3.5Ghz 工作频段下,平
2. 新能源汽车驱动及其充电桩专用芯片。
驱动器硅基功率模块:750V/1200V,600A-800A IGBT 三相(6 in 1);驱动用碳化硅功率模块:1200V/400A,DC 最大电
3. 空调系统专用芯片。
变频空调用 IGBT(600V/40A)、FRD(600V/30A;32
标准相关要求。项目建设期内实现 50 万台套
4. 本专题产出专利和论文等仅作自主知识产权证明和成果参考,项目成果必须聚焦于芯片产品研发、应用与推广,所研制产品应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与认证。
(三)申报要求和额度
1. 具有广泛应用基础、投资和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牵头申报,项目牵头单位应整合或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产学研联合,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2. 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强度为 3000 万元左右/项。
3. 项目实施期为 3-4 年,项目市场需求明确,成果产业
化原则上须在广东省境内。
专题五:芯片制造设备核心部件研发及制造(专题编号:
0144)
(一) 研究内容。
以半导体产业核心装备/部件研发、提升我省基础制造水
平为目标,开展半导体生产设备物理方案研究,工程方案设
计、核心部件原理样机研制及测试等。针对半导体设备核心
部件研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提出半导体设备核心部件的系
统实现方案,从顶层设计入手,开展研发及关键技术攻关工
作,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及产品。
重点突破 20-14nm 晶圆高精度膜厚测量设备关键技术,
开展光谱椭偏和反射光谱多模式集成测量技术研究,研制具
备知识产权的膜厚测量设备。重点突破射频电源及微波电源
生产技术,研制适用于半导体生产的等离子刻蚀及薄膜工艺
的大功率脉冲射频电源及微波电源。重点突破二维超精密平
面位移感知系统的关键技术,开展平面位移感知器件制造装
备及成套工艺技术攻关,适用于 28nm 以下光刻机超精密工
作台位置的测量。重点突破分子束外延(MBE)装备关键技
术,开展具有知识产权的多功能分子束外延材料外延工艺探
索,突破多腔体高性能 MBE 系统的设计和制造。重点突破
SiC 器件激光退火设备关键技术,通过对退火深度、激光波
长、光斑尺寸、薄片传输技术的分析和数值仿真,制备出具有
知识产权、面向 IGBT 和 SiC 基芯片的新型激光退火装备。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提升我省半导体设备核心部件研发
及制造能力,培育一批国内领先、具有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
能力的研发团队。
(二) 考核指标。
项目中考核指标列出的行业方向、具体产品类型及技术
性能指标仅作为申报时的重要参考,申报时可以依承担团队
实际情况组织,但项目内容组织方式、技术水平和要求必须
与指南相符。本专题完成时应覆盖考核目标产品/装备/关键
部件 4 种以上。
1. 研制具备光谱反射和光谱椭偏两种模式的膜厚量测设备。在光谱反射模式下,光谱范围为 240 nm-800 nm,支
持 φ300 mm 晶圆测量,测量速度大于 60 片/小时;准确度±3Å
( 3nm-30nm ), ±0.3% ( 30nm-1μm ),重复性小于 1Å
(3nm-30nm)。在光谱椭偏模式下,光谱范围为 240 nm-800
nm,支持 φ300 mm 晶圆测量,测量速度大于 18 片/小时;准确度±1Å(1nm-30nm),±0.3%(30nm-1μm);重复性小于0.5Å(0-20nm),折射率精度 0.004。
2. 研制 2MHz、60MHz、400KHz 射频电源和 2.45GHz
微波电源样机。射频及微波电源频率精度偏差 <0.1% of set point,功率精度偏差:<1% of set point,功率输出不匹配:
1.5:1(VSWA at 6KW);功率剧增<300 微秒。谐波输出/失
真:-40 dBc,最大值;杂散输出(Spurious Output):-30 dBc;
射频稳定性:对于操作限制范围内的任何负载,无条件稳定。
通过客户端技术验收(包括国外企业验收)。
3. 研制二维超精密平面位移感知系统,整体水平国内领
先 。 二 维 超 精 密 平 面 位 移 感 知 系 统 尺 寸 为
200mm×200mm×10mm,分辨率 1nm,热膨胀系数:2×10 -8
/K。平面位移感知器件,刻线间距 833.3nm,刻线间距不一
致性≤41.7nm@833.3nm,S 偏振效率 ≥20%,P 偏振效率≥
20%,偏振效率不均衡性≤5%,面型精度≤λ/2。
4. 研制尺蠖式压电陶瓷执行器原理样机,满足浸没式光刻机投影物镜可动机构需求;行程≥2mm,最小步长≤1.5nm,驱动力≥15N,驱动频率≥1.5kHz,发热量<10mW;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指标达到国外主流产品水平。研制高精度光
栅尺位移传感器样机,满足物镜可动机构需求;量程≥0.5mm,分辨率≤0.15nm,栅距均匀性≤30nm;技术指标达到国外主流产品水平。
5. 研制分子束外延装备,实现 4 英寸外延片的外延生
长。温控范围,室温~1300℃,温度控制安全可靠,能够达
到 10-11Torr 的超高真空。制备 GaN 材料,生长速率 0.1~3μm/h。
6. 研制 SiC 器件激光退火设备,退火深度在 7um 以上,硼、磷注入激活率超过 60%,处理后的 SiC 芯片的欧姆接触
达到 1E-6 ohm/cm2,每小时处理 8 英寸 IGBT 或 4 英寸 SiC 基晶圆 12 片以上。
7. 引进 3 个以上国内外顶尖团队。
8. 本专题产出的专利和论文等仅作自主知识产权证明和成果参考,项目成果必须聚焦于产品研发、应用与推广,所研制产品应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与认证并有示范应用。
(三)申报要求和额度
1. 鼓励具有整合能力的机构或企业牵头申报,项目牵头单位应整合或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产学研联合,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2. 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强度为 5000 万元左右/项。
3. 项目实施期为 3-4 年,项目市场需求明确,成果产业化原则上须在广东省境内。
专题六:高端芯片可靠性与可信任性评价分析关键技术
(专题编号:0145)
(一) 研究内容。
以提高 CPU、存储器、FPGA 等为代表高端芯片的可制
造性、可靠性、安全性为目标,开展高端芯片安全可靠综合
分析与保证技术研究。针对设计环节,在分析并获取芯片版
图等核心设计信息、避开知识产权陷阱的需求下,开展高端
芯片知识产权分析研究,重点突破芯片竞争性分析技术、专
利相关性分析技术,形成集成芯片物理分析、版图分析、电
路分析、功能分析、系统分析、工艺分析、集成电路布图相
似度分析、工艺和结构相似度分析的知识产权分析能力。针
对制造环节,在良率和可靠性控制需求下,研究 PVT(电压、温度和工艺参数)波动对路径时延的影响,提出集成电路偏差物理模型,保障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的一致性。针对使用环节,重点突破高端芯片功能完整性、信息保密性检测技术,突破可靠性问题实时分析与诊断、可靠性检测分析技术,提高集成电路的固有可靠性,实现高端芯片典型失效机理、失效模式的特征提取及分析,确保高端芯片的安全可靠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可靠性的设计及优化,在典型产品上进行应用验证。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满足高端芯片设计、制造、使用要求的产品可靠性综合分析与保证技术平台,形成面向我省高端芯片企业的综合保障技术服务能力,提高高端芯片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二) 考核指标。
项目中考核指标列出的行业方向、具体产品类型及技术
性能指标仅作为申报时的重要参考,申报时可以依承担团队
实际情况组织,但项目内容组织方式、技术水平和要求必须
与指南相符。本专题完成时应覆盖所有考核指标。
1. 突破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分析技术,先进的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分析软件能力包括图像连续采集、精细化处理、智能识别,同层拼接准确率、层间对准准确率 90%以上。
2. 提出集成电路偏差物理模型,覆盖电压波动、工艺波动和温度波动等典型问题,构建 5 种以上典型单元器件的标准时延与抖动库;对 5 个典型工艺节点的标准工艺线进行摸底分析与评价,给出主要失效机理 0.1%累计失效概率下的寿命评价方法,以及 60%置信度下的寿命时间。
3. 可靠性分析能力覆盖 7nm 纳米以上兼容工艺,覆盖不少于 30 种失效模式和机理,安全后门检出率 90%以上。
4. 开发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分析软件,提出标准工艺线质量与可靠性评价模型与评价规范,建立高端芯片的可靠性分析平台及安全可信测试系统,技术成果在以高端 CPU、存储器、FPGA 等为代表的典型高端芯片产品上实现应用并产业化,服务集成电路企业不少于 20 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0
件以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15 篇以上。
(三)申报要求和额度
1. 要求具备芯片相关测试资质和分析能力的单位牵头申报,项目牵头单位应整合或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产学研联合,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2. 项目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强度为 3000 万元左右/项。
3. 项目实施期为 3-4 年,项目市场需求明确,成果产业化必须在广东省境内。
技术就绪度评价标准及细则
技术就绪度(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TRL)评价方法根
据科研项目的研发规律,把发现基本原理到实现产业化应用的研发过
程划分为 9 个标准化等级(详见列表),每个等级制定量化的评价细
则,对科研项目关键技术的成熟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表 1:技术就绪度评价标准(一般)
等级 |
|
|
|
等级描述 |
|
|
等级评价标准 |
|
|
评价依据 |
|
|
|
|
|
|
|
|
|
|
|
|
|
1 |
|
|
|
发现基本原理 |
|
|
基本原理清晰,通过研究,证明 |
|
|
核心论文、专著等1-2篇 |
|
|
|
|
|
|
基本理论是有效的 |
|
|
(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形成技术方案 |
|
|
提出技术方案,明确应用领域 |
|
较完整的技术方案 |
|
|
|
|
|
|
|
|
|
|
|
|
|
|
3 |
|
|
|
方案通过验证 |
|
|
技术方案的关键技术、功能通过 |
|
|
召开的技术方案论证会及 |
|
|
|
|
|
|
验证 |
|
|
有关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形成单元并验证 |
|
|
形成了功能性单元并证明可行 |
|
|
功能性单元检测或运行测 |
|
|
|
|
|
|
|
|
试结果或有关证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形成分系统并验 |
|
|
形成了功能性分系统并通过验证 |
|
|
功能性分系统检测或运行 |
|
|
|
|
证 |
|
|
|
|
测试结果或有关证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成原型(样品、样机、方法、 |
|
|
研发原型检测或运行测试 |
|
6 |
|
|
|
形成原型并验证 |
|
|
工艺、转基因生物新材料、诊疗 |
|
|
|
|
|
|
|
|
|
|
|
结果或有关证明 |
|
|||
|
|
|
|
|
|
|
方案等)并证明可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
|
|
现实环境的应用 |
|
|
原型在现实环境下验证、改进, |
|
|
研发原型的应用证明 |
|
|
|
|
验证 |
|
|
形成真实成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
|
|
用户验证认可 |
|
|
成品经用户充分使用,证明可行 |
|
成品用户证明 |
|
|
|
|
|
|
|
|
|
|
|
|
|
|
9 |
|
|
|
得到推广应用 |
|
|
成品形成批量、广泛应用 |
|
|
批量服务、销售、纳税证 |
|
|
|
|
|
|
|
|
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2:“一般硬件”技术就绪度评价细则
TRL 1:明确该技术有关的基本原理,形成报告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在学术刊物、会议论文、研究报告、专利申请等资料中公布了可作为项目研究基础 |
50% |
的基本原理 |
|
|
|
明确了基本原理的假设条件、应用范围 |
50% |
TRL 2:基于科学原理提出实际应用设想,形成技术方案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明确技术的基本要素及构成特性 |
30% |
初步明确技术可实现的主要功能 |
50% |
明确产品预期应用环境 |
20% |
TRL 3:关键功能和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试验或仿真完成了原理性验证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形成完善的实施方案,有明确的目标和指标要求 |
30% |
通过试验或仿真分析手段验证了关键功能的可行性 |
40% |
理论分析了系统集成方案的可行性 |
10% |
形成完善的项目开发计划 |
10% |
评估产品预期需要的制造条件和现有的制造能力 |
10% |
TRL 4:关键功能试样/模块在实验室通过了试验或仿真验证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完成基础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的开发 |
30% |
在实验室环境下通过各基础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的功能、性能试验或仿真验证 |
30% |
试制了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 |
10% |
对各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进行系统集成 |
10% |
评估关键制造工艺 |
10% |
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设计过程文档清晰 |
10% |
TRL 5:形成产品初样(部件级),在模拟使用环境中进行了试验或仿真验证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完成各功能部件开发,形成产品初样 |
35% |
在模拟使用环境条件下完成产品初样的功能、性能试验或仿真验证 |
35% |
功能部件设计过程文档清晰 |
10% |
确定部件生产所需机械设备、测试工装夹具、人员技能等 |
10% |
确定部件关键制造工艺和部件集成所需的装配条件 |
10% |
TRL 6:形成产品正样(系统级),通过高逼真度的模拟使用环境中进行验证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形成产品正样,产品/样机技术状态接近最终状态 |
35% |
在高逼真度的模拟使用环境下通过系统产品/样机的功能、性能试验或仿真验证 |
35% |
设计工程试验验证及应用方案 |
5% |
系统设计过程文档清晰,完成需求检验 |
10% |
确定系统产品/样机的生产工艺及装配流程 |
10% |
确定生产成本及投资需求 |
5% |
TRL 7:形成整机产品工程样机,在真实使用环境下通过试验验证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完成系统产品/样机的工程化开发 |
30% |
在实际使用环境下完成系统产品/样机的功能、性能试验验证 |
30% |
系统产品/样机开展应用测试 |
10% |
产品/样机生产装配流程、制造工艺和检测方法等通过验证 |
10% |
建立初步的产品/样机质量控制体系或标准 |
10% |
验证目标成本设计 |
10% |
TRL 8:实际产品设计定型,通过功能、性能测试;可进行产品小批量生产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实际产品开发全部完成,技术状态固化 |
30% |
产品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在实际环境条件下通过测试 |
30% |
完成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 |
10% |
所有的制造设备、工装、检测和分析系统通过小批量生产验证 |
15% |
关键材料或零部件具备稳定的供货渠道 |
15% |
TRL 9:系统产品批量生产,功能、性能、质量等特性在实际任务中得到充分验证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产品的功能、性能在实际任务执行中得到验证 |
30% |
所有文件归档 |
10% |
所有的制造设备、工装、检测和分析系统准备完毕 |
10% |
产品批量生产 |
20% |
产品合格率可控 |
20% |
建立售后服务计划 |
10% |
表3:“软件”技术就绪度评价细则
TRL 1:明确基本原理和算法,完成可行性研究。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正确识别该技术的关键问题和技术挑战 |
40% |
在学术刊物、会议论文、研究报告、专利申请等资料中公布了可作为项目研究基础 |
20% |
的基本算法 |
|
|
|
明确了基本算法的条件、应用范围,确定了整体工作的可行性 |
40% |
TRL 2:完成需求分析,明确技术路线,完成概要设计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完成系统的需求分析,获得潜在的需求 |
20% |
确定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
30% |
完成技术路线相关的技术准备 |
10% |
形成系统的概要设计 |
40% |
TRL 3:确定需求和功能,完成详细设计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确定需求边界 |
30% |
完成关键技术的验证 |
30% |
完成详细设计 |
40% |
TRL 4:确定软件的研发模式,完成原型系统研发,开展验证分析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完成研发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 |
30% |
完成主框架的研发及原型系统的思想 |
30% |
基于原型系统开展相应的验证分析 |
40% |
TRL 5:完成测试版本软件研发,进行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测试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改善原型系统,完成测试版本研发 |
30% |
完成测试设计 |
20% |
开展功能、性能和安全性等测试 |
15% |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测试分析报告 |
25% |
规范管理研发过程中的代码、文档等 |
10% |
TRL 6:完成正式版本软件研发,满足需求,达到设计目标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完成正式版本软件研发 |
30% |
通过全功能测试和质量验证,反馈的问题已经修改和完善 |
30% |
通过软件产品验收评审会,达到设计目标,可以交付外部用户试用 |
20% |
整理各阶段问题,形成开发总结报告 |
20% |
TRL 7:软件在实际环境中部署,交付用户试用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软件交付典型用户在受控规模内试用 |
35% |
软件运行环境与实际环境一致,运行正常 |
35% |
软件的使用体验获得典型用户认同 |
30% |
TRL 8:软件在实际生产中示范应用,各项指标满足生产要求,用户认可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软件交付多个用户在实际生产中实际使用 |
35% |
软件满足实际生产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指标要求 |
35% |
软件的使用体验获得多个用户认可 |
30% |
TRL 9:完成软件推广和规模化应用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软件产品的相关文档和宣传展示素材全部完成 |
25% |
确定软件产品价格、出库销售方式、营销方式等。 |
20% |
软件的安装、部署、维护等技术支撑和体系完善,建立售后支持系统 |
30% |
用户在软件安装、操作、运行、部署、维护等体验良好 |
10% |
软件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满足大规模应用 |
15% |
表4:“平台服务”技术就绪度评价细则
TRL 1:提出了平台建设的基本架构,形成报告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提出平台的基本架构 |
40% |
明确平台的功能和定位 |
30% |
明确平台的服务领域和对象 |
30% |
TRL 2:形成了系统方案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明确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 |
15% |
分析明确所需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
30% |
明确开展服务所需的人力资源和人员技能 |
10% |
论证场景(场地、环境等)需求 |
20% |
分析需要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及集成要求 |
25% |
TRL 3:开展了平台关键技术、服务模式、运营机制等研究,论证了可行性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分析确定平台关键技术的基本要素、构成及相关技术的相互影响 |
40% |
论证关键技术的可行性 |
30% |
论证平台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的可行性 |
30% |
TRL 4:对平台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具备或试制了关键技术的验证载体 |
30% |
通过实验或仿真等手段验证了关键技术 |
40% |
建立了平台服务所需的技术系统 |
30% |
TRL 5:初步进行平台所需场地、设备等能力建设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初步完成平台场地建设,场地环境基本符合服务要求 |
50% |
部分软硬件设备到位 |
40% |
根据平台特点制定人员技能要求及建设计划 |
10% |
TRL 6:基本完成平台所需场地、设备、人员及按需技术集成等能力建设,建立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场地建设基本完成,环境条件符合相关规定 |
30% |
平台软硬件设备基本到位 |
40% |
建立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 |
20% |
平台服务人员基本充足,具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 |
10% |
TRL 7:进行平台实际试用及测试,验证关键技术、服务模式及运营机制等 |
|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进行平台的实际试用及测试 |
35% |
平台关键技术及集成能力、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得到验证 |
40% |
人员具有专业资格和技能证书,满足平台服务要求 |
15% |
形成平台建设报告 |
10% |
TRL 8:平台建设按要求全部完成,并得到典型用户认可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平台能力及运行得到典型用户认可 |
40% |
平台建设按要求全部完成 |
40% |
建立平台维护和持续发展机制 |
20% |
TRL 9:平台正式对外提供服务,关键技术、服务模式、运营机制等在实际服务中获得推广应用
评价细则 |
权重 |
|
|
平台正式开展对外服务 |
50% |
平台关键技术、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等在实际任务中得到推广应用及持续改进 |
50% |
附件 3
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指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
一、评议目的
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通过综合运用情报分析手段,对重点
二、评议内容
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从自有知识产权、专利风险以及知识
(一)自有知识产权
自有知识产权是科技研发项目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基础,一方面体现出申报者已有的技术实力和技术成果,一方面降
1.申报单位或申报人针对申报项目应具备一定的研发
2.项目组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近年应在与项目相
(二)专利风险分析
对拟申报立项技术的专利风险分析能够提高研发方向
申报单位或申报人应针对项目研发拟采用的技术方案
(三)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的能力,决定了科技研发项
申报单位或申报人应尽快建立或具有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专职人员,并具备对于研发获得的创新成果进
三、提交材料
申报单位或申报人应参考本指引,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