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有关部门、各地级以上市科技局(委)、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系列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相关部署,根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方案》,现启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年度“精准医学与干细胞”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申报工作,并根据指南编制和征求意见时各单位反馈建议,设立了开放性课题。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主要为广东省内注册的创新主体,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等;鼓励港澳地区高校院所作为牵头单位或独立申报;欢迎全国具备相应条件和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申报,项目评审与立项过程按照相关规定与广东省内单位平等对待。
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联合相关优势单位进行申报。
如企业作为牵头单位,必须是高新技术企业或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在本领域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且以本领域领军人物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一般不少于70%。
省外单位牵头申报的,与省内单位公平竞争,择优纳入科技计划项目库中管理;入库的项目在满足吸纳广东单位参与到项目研发中(承担的工作量不少于30%)、在广东注册落户或团队加入广东省内单位、科研成果向广东单位转移转化等条件之一后,正式列入省级科技计划,拨付项目资金。
(二)项目内容真实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实力与技术、经济指标,各单位须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提供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函。项目一经立项,将根据申报书内容转化生成合同书,无正当合理的依据不予修改调整。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负责人或申报单位不得进行申报或通过资格审查:
1.项目负责人或企业法人有广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上(含3项)未完成结题的或有项目逾期一年未结题的(平台类、普惠性政策类、后补助类项目除外);
2.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的;
3.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申报的;
4.项目主要内容已由该单位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申报并已获得省科技计划立项的;
5.省内单位项目未经主管部门组织推荐的;
6.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四)申报单位应认真做好经费预算,按实申报,且应符合申报指南有关要求。
二、申报方式
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或“省科技厅阳光政务平台”提交有关资料进行申报。
三、评审及立项说明
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由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评审,对申报项目的背景、依据、技术路线、科研能力、时间进度、经费预算、绩效目标等进行评审论证,并进行技术就绪度等专业化评估:
(一)技术就绪度与先进性评估。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主要支持技术就绪度4-6级的项目,项目完成时技术就绪度一般应达到7-9级,原则上项目完成后技术就绪度应有3级以上提高(技术就绪度标准见附件3),各申报单位应在可行性报告中按照要求(阳光政务平台申报系统提供可行性报告提纲)对此进行阐述。
(二)查重分析。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照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历年资助项目与广东省科技计划历年资助项目,对拟立项项目进行查重。
(三)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重大专项项目研究成果应为高质量的知识产权,请各申报单位按照高质量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指引的有关要求加强本单位知识产权管理,提出本项目研发内容的高质量知识产权目标,并在可行性报告中按照要求(阳光政务平台申报系统提供可行性报告提纲)对此进行阐述,勿简单以专利数量、论文数量作为项目目标。
拟立项项目经领域专家和战略咨询专家审议,并按程序报批后纳入项目库管理,按年度财政预算及项目落地情况分批出库支持,视项目进展分阶段进行拨付资金。
四、申报时间
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常年有效,采取“集中申报集中处理”与“常年申报分批处理”相结合的方式。2018年10月30日前提交的项目将作为首批启动组织项目,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18年11月2日。书面材料报送地址:广州市连新路171号省科技信息大楼1楼广东省科技厅综合业务办理大厅(邮政编码:510033)
附件:1.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年度“精准医学与干细胞(精准医学领域)”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2.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年度“精准医学与干细胞(干细胞领域)”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3.技术就绪度评价标准及细则
4.高质量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指引
附件 1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2018-2019 年度“精准医学与干细胞(精准医学领域)”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目标,应用现代遗传学技
一、总体目标
针对广东常见、高发、地方特色重大疾病,以临床应用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原则,围绕专项总
二、主要研究方向
公开择优课题:
专题一:生命组学技术研发与应用(专题编号:0226)
项目 1:临床用单细胞组学技术研发与应用
(一)研究内容
单细胞基因组、转录组、表观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生命
(二)考核指标
建立单细胞快速分离、捕获、富集、提取及测序技术 1-2
项目 2:临床用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技术研发与应用(一)研究内容
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和表观基因组技术的研发和应
(二)考核指标
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临床样本快速检测的新
项目 3: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的蛋白质组、代谢组、糖
(一)研究内容
研发适合临床样本检测的超灵敏、超快速、低成本的蛋
(二)考核指标
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临床样本检测、超灵敏、
项目 4:多组学整合技术研发及组学数据质量控制和标
(一)研究内容
开展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糖组、
(二)考核指标
开发出多种组学整合分析技术及相应自动化分析软件
支持强度和数量:本专题拟资助 1200 万元左右,拟支
有关说明:1.本专题各项目均应整体申报,并覆盖对应
2.本专题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须承诺生命组学数据、
3.本专题项目研究须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
专题二: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及临床样本库和数据库建
项目 1:广东省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及人群参比数据库建
(一)研究内容
整合我省已有健康人群队列资源,建立 10 万人以上大
(二)考核指标
收集基于 10 万自然人群队列样本的各组学数据(糖组、
项目 2:广东地方特色肿瘤(鼻咽癌、食管癌、肺癌、
(一)研究内容
系统整合鼻咽癌、食管癌、肺癌、肠癌、肝癌等地方特色癌种的队列研究资源,每个癌种收集 0.5 万人以上,覆盖
(二)考核指标
有关队列研究随访期要超过 3 年,3 年失访率不高于
项目 3:心血管疾病队列研究及临床样本库和数据库建
(一)研究内容
针对心血管疾病,系统整合 5 万人以上患病人群队列资
(二)考核指标
有关队列研究随访期要超过 3 年,3 年失访率不高于
项目 4:重大出生缺陷疾病队列研究及临床样本库和数
(一)研究内容
基于出生人口的重大出生缺陷登记系统,整合我省 0.5
(二)考核指标
有关队列研究随访期要超过 3 年,3 年失访率不高于
项目 5:过敏性疾病队列研究及临床样本库和数据库建
设 (一)研究内容 系统整合我省 1 万人以上过敏性疾病患病人群临床诊疗 (二)考核指标 有关队列研究随访期要超过 3 年,3 年失访率不高于 项目 6:糖尿病队列研究及临床样本库和数据库建设 (一)研究内容 系统整合我省 5 万人以上糖尿病患病人群临床诊疗信息 (二)考核指标 有关队列研究随访期要超过 3 年,3 年失访率不高于 数据库,建立 1 个可开展精准治疗疗效及预后研究的专病队 支持强度和数量:本专题拟资助 2300 万元左右,拟支 有关说明:1.本专题各项目均应整体申报,并覆盖对应 2.本专题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须承诺产生的队列资 3.本专题项目研究须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 专题三:精准医学大数据有效挖掘与关键信息技术分析 项目 1:精准医学大数据有效挖掘与关键信息技术分析 (一)研究内容 在收集、整合多维度、动态、大规模生命组学数据、队 (二)考核指标 建成海量个人多组学信息管理、注释、可视化与应用技 支持强度和数量:本专题拟资助 1000 万元左右,拟支 有关说明:1.本专题各项目应整体申报,并覆盖对应的 究。优先支持承担国家或省级数据共享技术平台建设项目的 2.本专题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须承诺产生的精准医学 3.本专题项目研究须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 专题四:个体化治疗靶标发现和精准用药的临床研究 项目 1: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靶标发现和精准用药临床 (一)研究内容 针对广东地方特色恶性肿瘤(鼻咽癌、食道癌、肺癌、 (二)考核指标 建立基因序列、表观遗传修饰、免疫组、基因表达谱等 项目 2:心血管病个体化治疗靶标发现和精准用药临床 (一)研究内容 针对心血管疾病,采用多种生命组学及大数据分析等手 (二)考核指标 建立基因序列、表观遗传修饰、免疫组、基因表达谱等 上。 项目 3:免疫疾病个体化治疗靶标发现和精准用药临床 (一)研究内容 针对免疫性疾病,采用多种生命组学及大数据分析等手 (二)考核指标 建立基因序列、表观遗传修饰、免疫组、基因表达谱等 支持强度和数量:本专题拟资助 1500 万元左右,拟支 有关说明:1.本专题各项目均应整体申报,并覆盖对应 2.本专题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须承诺研发的技术和成 3.本专题项目研究须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 法》。 专题五:重大疾病防诊治方案精准化研究(专题编号: 项目 1:恶性肿瘤防诊治方案精准化研究 (一)研究内容 针对广东地方特色恶性肿瘤(鼻咽癌、食管癌、肺癌、 (二)考核指标 研究设计具有判定和决策支持功能的精准诊疗临床应 项目 2:心血管疾病防诊治方案精准化研究 (一)研究内容 针对心血管疾病,开展疾病风险预测、诊断、治疗、预 (二)考核指标 研究设计具有判定和决策支持功能的精准诊疗临床应 项目 3:重大出生缺陷疾病防诊治方案精准化研究 (一)研究内容 针对重大出生缺陷疾病,开展疾病风险预测、诊断、治 (二)考核指标 研究设计具有判定和决策支持功能的精准诊疗临床应 方案及相应临床诊疗规范 1-2 个,提升新生儿出生缺陷疾病 项目 4:过敏性疾病防诊治方案精准化研究 (一)研究内容 针对过敏性疾病,开展疾病风险预测、诊断、治疗、预 (二)考核指标 研究设计具有判定和决策支持功能的精准诊疗临床应 项目 5:糖尿病防诊治方案精准化研究 (一)研究内容 针对糖尿病,开展疾病风险预测、诊断、治疗、预后评 (二)考核指标 支持强度和数量:本专题拟资助 2500 万元左右,拟支 有关说明:1.本专题各项目均应整体申报,并覆盖对应 2.本专题项目牵头单位必须是省内具有临床诊疗优势的 3.本专题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须承诺研发的技术和成 相应处理。 4.本专题项目研究须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 专题六:精准诊疗设备研发(项目编号:0231) 项目1:临床用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研发 (一)研究内容 研发能用于临床的基因组序列分析技术及临床用测序 (二)考核指标 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向临床应用的新一代测序 处理分析软件;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软件著作权5项以上。 项目2:临床用生物质谱仪及配套试剂研发 (一)研究内容 开发能够应用于临床检测蛋白质组并进行定量分析的 (二)考核指标 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向临床应用的生物质谱仪 支持强度和数量:本专题拟资助 1000 万元左右,拟支 有关说明:1.本专题各项目均应整体申报,并覆盖对应 2.本专题项目研发的技术和成果须优先向本专项所有项 3.本专题项目研究须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 专题七:精准诊疗产品研发(专题编号:0232) 项目 1:基于液体活检的肿瘤实时监测分子诊断产品研 (一)研究内容 开展常见恶性肿瘤液体活检分子分型及高通量测序技 (二)考核指标 突破液体活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 DNA 3 项以上,建立常见恶性肿瘤液体活检分子分型的规范化检测体系,并制定 2-3 套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为常见恶性肿瘤早期无创筛查和诊断、实时监测、指导和评估个体化用药治疗提供精准高效、检测位点多、高灵敏度的新型分子诊断产品;研发出包括早期肿瘤无创筛查分子诊断产品、肿瘤辅助诊断产品、微小病灶残留诊断产品、疗效评估与复发监测产品、肿瘤个体化用药伴随诊断产品、耐药监测产品等肿瘤实时监测分子诊断产品(试剂盒、设备等)10 种以上;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5-10 项。 项目2:新型靶向药物研发(一)研究内容 针对恶性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重大出生缺陷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积极转化和应用国内外新药研发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开展药物新靶标发现研究以及基于新靶标、新作用机制的创新药物研究;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临床价值大、市场前景好,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原创性化学药、中药、生物药及其制剂研发和相关关键技术研究。鼓励以上创新药物和制剂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进行临床研究数据评价。 (二)考核指标 每个新型靶向药物需具有或突破3-5项关键技术,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申请发明专利3-5项;在国内开展临床研发 的品种或制剂需完成相应的临床试验,并获得新药证书或生 支持强度和数量:本专题拟资助 3200 万元左右,拟支 有关说明:1.本专题项目 1 应整体申报,并覆盖对应的 2.本专题项目必须由广东省内注册企业牵头申报,鼓励 3.本专题项目研发的技术和成果须优先向本专项所有项 4.本专题项目研究须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 专题八:开放性课题(专题编号:0233) (一)研究内容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医疗健康的新需求,基于自主创新 (二)考核指标 开放性课题不明确具体技术参数指标,项目总体水平应 支持强度:每个课题资助额度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核算。 有关说明:1.本专题项目研发的技术和成果需向本专项 2.本专题项目研究须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 附件 2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2018-2019 年度“精准医学与干细胞(干细胞领域)”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目标 我省在干细胞生产制备的核心技术与技术标准、干细胞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原则,围绕专项总 二、主要研究方向 公开择优课题: 专题一:成体干细胞的制备、功能维持和调控研究(专 项目 1:神经干细胞的制备、功能维持和调控研究 (一)研究内容 阐明神经干细胞的起源、分化、体内维持、增殖的分子 项目 2:心脏干细胞的制备、功能维持和调控研究 (一)研究内容 开展心脏组织中干细胞的起源、发育、分化潜能、功能 (二)考核指标 阐明心脏干细胞的起源、分化、体内维持、增殖的分子 不同发育潜能组织干细胞的功能标志物;揭示 1 种关于微环 (一)研究内容 开展多种组织(如骨髓、脐带血和脐带组织、胎盘组织、 (二)考核指标 阐明间充质干细胞的起源、分化、体内维持、增殖的分 项目 4:造血干细胞的制备、功能维持和调控研究 (一)研究内容 开展血液中成体干细胞的起源、发育、分化潜能、功能 (二)考核指标 阐明造血干细胞的起源、分化、体内维持、增殖的分子 项目 5:肝前体/干细胞的制备、功能维持和调控研究 (一)研究内容 开展肝前体/干细胞的起源、发育、分化潜能、功能维持、 (二)考核指标 阐明肝前体/干细胞的起源、分化、体内维持、增殖的分 支持强度和数量:本专题拟资助 1500 万元左右,拟支 持不超过 5 个项目立项。 有关说明:1.本专题各项目均应整体申报,并覆盖对应 2.本专题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须承诺干细胞研究数 3.本专题项目研究须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专题二:干细胞移植后结构追踪、体内功能建立与调控 项目 1:干细胞移植后结构追踪及评价研究 (一)研究内容 内示踪技术及功能分析和评价研究;精准医学与干细胞交叉 (二)考核指标 建立 4 种以上可用于大动物活体多模示踪的人多能干细 项目 2:干细胞移植后体内功能建立与调控研究 (一)研究内容 结合人源化动物模型等,开展干细胞移植治疗中与宿主 (二)考核指标 揭示 4 种以上不同类型干细胞移植的异质性;阐明 4 种 项目 3:干细胞移植后的临床前研究 (一)研究内容 结合神经疾病、血液疾病、免疫疾病、肝脏疾病的人源 (二)考核指标 阐明 4 种以上干细胞或其分化细胞、转分化功能细胞等 支持强度和数量:本专题拟资助 900 万元左右,拟支持 有关说明:1.本专题各项目均应整体申报,并覆盖对应 2.本专题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须承诺干细胞研究数 3.本专题项目研究须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专题三:干细胞临床研究及安全性、有效性评估(专题 项目 1:神经疾病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及安全性、有效性 (一)研究内容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中重大和难治性病种,建立 GMP 条 (二)考核指标 建立临床级干细胞的标准评估体系,包括制定生物标志 项目 2:血液疾病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及安全性、有效性 (一)研究内容 针对血液系统疾病中重大和难治性病种,建立 GMP 条 (二)考核指标 建立临床级干细胞的标准评估体系,包括制定生物标志 项目 3:免疫疾病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及安全性、有效性 (一)研究内容 针对免疫系统疾病中重大和难治性病种,建立 GMP 条 (二)考核指标 建立临床级干细胞的标准评估体系,包括制定生物标志 项目 4:肝脏疾病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及安全性、有效性 (一)研究内容 针对肝脏疾病中重大和难治性病种,建立 GMP 条件下 (二)考核指标 建立临床级干细胞的标准评估体系,包括制定生物标志 有关说明:1.本专题各项目均应整体申报,并覆盖对应 2.本专题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须承诺干细胞研究数 3.本专题项目研究须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专题四:开放性课题(专题编号:0237) (一)研究内容 把握干细胞技术国际发展新趋势,以及经济社会对医疗 (二)考核指标 开放性课题不具体明确技术参数指标,项目总体水平应 告或证明2份以上。 支持强度:每个课题资助额度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有关说明:1.本专题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须承诺干细 2.本专题项目研究须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3 技术就绪度评价标准及细则 技术就绪度(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TRL)评价方法根 表 1:技术就绪度评价标准(一般) 等级 等级描述 等级评价标准 评价依据 基本原理清晰,通过研究,证明 核心论文、专著等1-2篇 1 发现基本原理 基本理论是有效的 (部) 2 形成技术方案 提出技术方案,明确应用领域 较完整的技术方案 3 方案通过验证 技术方案的关键技术、功能通过 召开的技术方案论证会及 验证 有关结论 4 形成单元并验证 形成了功能性单元并证明可行 功能性单元检测或运行测 试结果或有关证明 5 形成分系统并验 形成了功能性分系统并通过验证 功能性分系统检测或运行 证 测试结果或有关证明 形成原型(样品、样机、方法、 研发原型检测或运行测试 6 形成原型并验证 工艺、转基因生物新材料、诊疗 结果或有关证明 方案等)并证明可行 7 现实环境的应用 原型在现实环境下验证、改进, 研发原型的应用证明 验证 形成真实成品 8 用户验证认可 成品经用户充分使用,证明可行 成品用户证明 9 得到推广应用 成品形成批量、广泛应用 批量服务、销售、纳税证 据 表2:“一般硬件”技术就绪度评价细则 TRL 1:明确该技术有关的基本原理,形成报告 评价细则 权重 在学术刊物、会议论文、研究报告、专利申请等资料中公布了可作为项目研究基础 50% 的基本原理 明确了基本原理的假设条件、应用范围 50% TRL 2:基于科学原理提出实际应用设想,形成技术方案 评价细则 权重 明确技术的基本要素及构成特性 30% 初步明确技术可实现的主要功能 50% 明确产品预期应用环境 20% TRL 3:关键功能和特性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试验或仿真完成了原理性验证 评价细则 权重 形成完善的实施方案,有明确的目标和指标要求 30% 通过试验或仿真分析手段验证了关键功能的可行性 40% 理论分析了系统集成方案的可行性 10% 形成完善的项目开发计划 10% 评估产品预期需要的制造条件和现有的制造能力 10% TRL 4:关键功能试样/模块在实验室通过了试验或仿真验证 评价细则 权重 完成基础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的开发 30% 在实验室环境下通过各基础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的功能、性能试验或仿真验证 30% 试制了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 10% 对各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进行系统集成 10% 评估关键制造工艺 10% 关键功能试样/模块/部件设计过程文档清晰 10% TRL 5:形成产品初样(部件级),在模拟使用环境中进行了试验或仿真验证 评价细则 权重 完成各功能部件开发,形成产品初样 35% 在模拟使用环境条件下完成产品初样的功能、性能试验或仿真验证 35% 功能部件设计过程文档清晰 10% 确定部件生产所需机械设备、测试工装夹具、人员技能等 10% 确定部件关键制造工艺和部件集成所需的装配条件 10% TRL 6:形成产品正样(系统级),通过高逼真度的模拟使用环境中进行验证 评价细则 权重 形成产品正样,产品/样机技术状态接近最终状态 35% 在高逼真度的模拟使用环境下通过系统产品/样机的功能、性能试验或仿真验证 35% 设计工程试验验证及应用方案 5% 系统设计过程文档清晰,完成需求检验 10% 确定系统产品/样机的生产工艺及装配流程 10% 确定生产成本及投资需求 5% TRL 7:形成整机产品工程样机,在真实使用环境下通过试验验证 评价细则 权重 完成系统产品/样机的工程化开发 30% 在实际使用环境下完成系统产品/样机的功能、性能试验验证 30% 系统产品/样机开展应用测试 10% 产品/样机生产装配流程、制造工艺和检测方法等通过验证 10% 建立初步的产品/样机质量控制体系或标准 10% 验证目标成本设计 10% TRL 8:实际产品设计定型,通过功能、性能测试;可进行产品小批量生产 评价细则 权重 实际产品开发全部完成,技术状态固化 30% 产品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在实际环境条件下通过测试 30% 完成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 10% 所有的制造设备、工装、检测和分析系统通过小批量生产验证 15% 关键材料或零部件具备稳定的供货渠道 15% TRL 9:系统产品批量生产,功能、性能、质量等特性在实际任务中得到充分验证 评价细则 权重 产品的功能、性能在实际任务执行中得到验证 30% 所有文件归档 10% 所有的制造设备、工装、检测和分析系统准备完毕 10% 产品批量生产 20% 产品合格率可控 20% 建立售后服务计划 10% 表3:“软件”技术就绪度评价细则 TRL 1:明确基本原理和算法,完成可行性研究。 评价细则 权重 正确识别该技术的关键问题和技术挑战 40% 在学术刊物、会议论文、研究报告、专利申请等资料中公布了可作为项目研究基础 20% 的基本算法 明确了基本算法的条件、应用范围,确定了整体工作的可行性 40% TRL 2:完成需求分析,明确技术路线,完成概要设计 评价细则 权重 完成系统的需求分析,获得潜在的需求 20% 确定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30% 完成技术路线相关的技术准备 10% 形成系统的概要设计 40% TRL 3:确定需求和功能,完成详细设计 评价细则 权重 确定需求边界 30% 完成关键技术的验证 30% 完成详细设计 40% TRL 4:确定软件的研发模式,完成原型系统研发,开展验证分析 评价细则 权重 完成研发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 30% 完成主框架的研发及原型系统的思想 30% 基于原型系统开展相应的验证分析 40% TRL 5:完成测试版本软件研发,进行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测试 评价细则 权重 改善原型系统,完成测试版本研发 30% 完成测试设计 20% 开展功能、性能和安全性等测试 15%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测试分析报告 25% 规范管理研发过程中的代码、文档等 10% TRL 6:完成正式版本软件研发,满足需求,达到设计目标 评价细则 权重 完成正式版本软件研发 30% 通过全功能测试和质量验证,反馈的问题已经修改和完善 30% 通过软件产品验收评审会,达到设计目标,可以交付外部用户试用 20% 整理各阶段问题,形成开发总结报告 20% TRL 7:软件在实际环境中部署,交付用户试用 评价细则 权重 软件交付典型用户在受控规模内试用 35% 软件运行环境与实际环境一致,运行正常 35% 软件的使用体验获得典型用户认同 30% TRL 8:软件在实际生产中示范应用,各项指标满足生产要求,用户认可 评价细则 权重 软件交付多个用户在实际生产中实际使用 35% 软件满足实际生产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指标要求 35% 软件的使用体验获得多个用户认可 30% TRL 9:完成软件推广和规模化应用 评价细则 权重 软件产品的相关文档和宣传展示素材全部完成 25% 确定软件产品价格、出库销售方式、营销方式等。 20% 软件的安装、部署、维护等技术支撑和体系完善,建立售后支持系统 30% 用户在软件安装、操作、运行、部署、维护等体验良好 10% 软件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满足大规模应用 15% 表4:“平台服务”技术就绪度评价细则 TRL 1:提出了平台建设的基本架构,形成报告 评价细则 权重 提出平台的基本架构 40% 明确平台的功能和定位 30% 明确平台的服务领域和对象 30% TRL 2:形成了系统方案 评价细则 权重 明确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 15% 分析明确所需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30% 明确开展服务所需的人力资源和人员技能 10% 论证场景(场地、环境等)需求 20% 分析需要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及集成要求 25% TRL 3:开展了平台关键技术、服务模式、运营机制等研究,论证了可行性 评价细则 权重 分析确定平台关键技术的基本要素、构成及相关技术的相互影响 40% 论证关键技术的可行性 30% 论证平台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的可行性 30% TRL 4:对平台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 评价细则 权重 具备或试制了关键技术的验证载体 30% 通过实验或仿真等手段验证了关键技术 40% 建立了平台服务所需的技术系统 30% TRL 5:初步进行平台所需场地、设备等能力建设 评价细则 权重 初步完成平台场地建设,场地环境基本符合服务要求 50% 部分软硬件设备到位 40% 根据平台特点制定人员技能要求及建设计划 10% TRL 6:基本完成平台所需场地、设备、人员及按需技术集成等能力建设,建立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 评价细则 权重 场地建设基本完成,环境条件符合相关规定 30% 平台软硬件设备基本到位 40% 建立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 20% 平台服务人员基本充足,具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 10% TRL 7:进行平台实际试用及测试,验证关键技术、服务模式及运营机制等 评价细则 权重 进行平台的实际试用及测试 35% 平台关键技术及集成能力、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得到验证 40% 人员具有专业资格和技能证书,满足平台服务要求 15% 形成平台建设报告 10% TRL 8:平台建设按要求全部完成,并得到典型用户认可 评价细则 权重 平台能力及运行得到典型用户认可 40% 平台建设按要求全部完成 40% 建立平台维护和持续发展机制 20% TRL 9:平台正式对外提供服务,关键技术、服务模式、运营机制等在实际服务中获得推广应用 评价细则 权重 平台正式开展对外服务 50% 平台关键技术、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等在实际任务中得到推广应用及持续改进 50% 附件 4 高质量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指引 参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指 一、评议目的 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通过综合运用情报分析手段,对重点 二、评议内容 科学开展法律、技术、市场方面的信息检索与情报分析, 自有知识产权是科技研发项目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基础, 者是否具有与研发项目核心技术相关的自有知识产权,通过知识产权法律信息查证、知识产权权属关系查证、知识产权相关协议条款审查、知识产权稳定性评价、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评价,整体综合性评价自有知识产权的状况,从而对项目研发的知识产权基础进行评估。 拟立项技术的专利风险评价能够体现研发方向的准确性。从技术与市场层面,考察项目研发核心技术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通过专利技术竞争热度分析、产业知识产权竞争状况调查,分析潜在的侵权风险和竞争关系,从而对项目研发方向的风险性进行评估。 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的能力,决定了科技研发项目的创新成果能否的获得有效地运用、保护和管理,直接影响科技研发项目的效益。重点考察项目申报者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以及知识产权团队,从而对项目申报者对于研发获得的创新成果进行有效地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进行评估。 三、评议规则 (一)自有知识产权评价 1、自有知识产权与项目相关度 申报者提供与申报项目核心技术相关的自有专利或专 术相关度,根据相关度强弱,对申报者自有知识产权与项目 2、自有知识产权权属 通过知识产权法律信息查证、知识产权权属关系查证、 3、自有知识产权稳定度 4、自有知识产权保护强度 针对相关、且确为自有的、稳定的专利和专利申请进行 5、自有知识产权综合评价 结合各个自有知识产权的相关度、权属、稳定度、保护强度,并综合考虑申报者相关自有专利总量及专利群布局情 定的知识产权状况。
(二)专利风险评价
1、专利技术竞争热度以及产业知识产权竞争状况评估
针对项目研发拟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现有技术检索,确
2、项目核心技术潜在侵权风险评估
针对项目研发拟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现有技术检索,确
3、专利风险综合评价
根据专利技术竞争热度、产业知识产权竞争状况、项目
(三)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评价
根据申报者提供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团队情
(四)综合评价
综合自有知识产权评价、专利风险评价、知识产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