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引发国内不少领域热议,近期部分环保部官员、环境研究学者在广西提出,“一带一 路”战略构想在实施推进中需开启环保国际合作,发挥环保“保驾护航”功能。就与东盟地区的环保国际合作而言,广西具备先行先试的基础,应当获得相关扶持, 探索与东盟环保合作新路径,打造新常态下的环保国际合作“以中国为中心,辐射沿线国家”的新格局。
日前,广西推进“一带一路”环保国际合作建设研讨会在南宁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 ,中国与东盟环境合作始于2003年,当年签署“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2010年成立“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环保合作的重要机制平台。
十多年来,中国与东盟确立了“十一大环境优先合作领域”,包括跨界环境污染(跨界烟尘污染、有害废物跨界转移)、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环境友好 技术、东盟城市生活质量标准、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等。从简单适应和发展到合作共赢,我国环保国际合作“引进来”工作卓有成效。
中国应构建新型环保发展援助体系,带动周边国家实现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双多边交流合作处处长王勇等人认为,从国际形势和资 金流向看,目前国际上对中国的直接发展援助减少,世界银行不再提供环保技术援助赠款;亚洲开发银行仍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但提供资金有限,这需要中国构建新 型环保发展援助体系,变被动为主动,提出战略合作构想,宣传绿色和平发展理念,带动周边国家环境改善,实现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就东盟地区的环境问题而言,他们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面临与中国类似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等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唐仁健提出,广西和东盟在循环低碳经济、环保产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前景广阔;由于有广大的毗邻海域,广西与东盟国家还可以加强海洋和岛屿环境的管理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环境应急等。
此外,广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中国-东盟博览会”已连续举办11届,博览会子论坛之一“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从2011年起连续举办4届,发挥着中国与东盟环保合作交流的机制平台作用。
良好的平台和区位,为广西下一步推进“一带一路”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提供了优势。面对合作的实体资源和平台保障,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总工程师邓超冰说,广西环保部门愿担负这一使命,探索环保国际合作新路径,为中国东盟“钻石十年”护航。
专家们认为,我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想实施中应以广西为“跳板”,实施环保“走出去”。采访中相关学者给出了三条建议。
首先,就项目而言,重点围绕国际生态环境监测、建立生态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中国-东盟绿色供应链等进行合作。
其次,我国应带着生态文明理念、环保治理的经验和活跃的企业“走出去”,探索中国对外援助和对外投资环境的管理手段,通过“产业园区+合作机构+技术输出”的模式,加强境外投资企业的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提高市场化水平。目前国外与中国合作意愿很积极,各国商会、企业想开拓中国环保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