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当今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为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工信部提出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试点示范项目的目标是要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工信部表示,2015年要启动超过3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7年将扩大范围,在全国推广有效的经验和模式。根据计划,试点示范将涵盖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六个方面。
超过30个试点
3月18日,工信部网站发布了《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并下发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决定自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
专项行动将连续实施三年。其中,2015年先启动3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项目;2016年边试点示范,边总结经验,边推广应用;2017年进一步扩大试点示范的范围,全面推广有效的经验和模式。
通过试点示范,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大幅提升,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服务等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形。
“试点示范项目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实施方案》还提到了具体的行动目标。
根据进度安排,近期工信部将编制并发布《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要素条件》,并以此为依据,遴选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今年12月底之前,还将发布《智能 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开展智能制造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并完成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及智能制造重大工程论证。
六大重点行动
除了分步实施,《实施方案》还对专项行动分类施策,即聚焦制造关键环节,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选择试点示范项目分类进行试点示范。
试点示范项目分为六个方面,包括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以信息技术深度迁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产品,以个 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以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为代表的智能化管理,以及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为 代表的智能服务。
在每个类别下,《实施方案》都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对象和举措。比如,在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及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组织开 展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在家用电器、汽车等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在电力装备、航空装备等行业,开展异地协同开发、云制造试点示范等。
值得关注的是,在智能装备和产品方面,《实施方案》明确,要加快推进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软件、机器人等智能装 置的集成应用,提升工业软、硬件产品的自主可控能力。此外,还要开展增材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用电器等智能产品的试点示范。
机器换人潜力大
《实施方案》指出,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组织召开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据悉,2015年11月,工信部将和中国科协共同举办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搭建机器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两会期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谈及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规划,“到2020年,培育3至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至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机器人方面国产机器人占到45%左右市场份额”。
苗圩介绍,近年来国产机器人发展有很大的进步。过去约一半左右的机器人是用在汽车行业,现在已经突破了这个界限,在电子信息行业等其他工业行业里都开始普及和应用。这方面,广东做得比较好,第一次把机器人用在电子信息产业中。
“国际上用于衡量机器人普及的指标是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我国为23台,德国为273台,日本和韩国已超过了300台。这表明,在机器换人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很大的市场。”他说。
苗圩称,一旦大量的机器人取代了人,也将带来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就业等问题,所以,在中国人口较多、就业压力较大的情 况下,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这也预示着,劳动力培训越来越重要,从事简单工种的劳动力就业会越来越困难,会操作计算机、懂软件的劳动力需求将越来越多。